深入社区家庭,保质保量完成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2018-10-22 0:00:00发布89次查看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水平特征、医保覆盖情况与保障水平等情况,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数据支持,黄浦区作为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国家样本点之一,于今年9月启动全区范围内卫生服务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涉及我区5个街道的10家居委,在每个样本居委中随机抽取60户居民,共抽取600户作为样本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佩戴调查证,手持pad进行入户调查。参与调查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员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深入家庭,认真仔细、实事求是、任劳任怨地进行入户调查,保质保量完成了调查任务,涌现出不少感人事例。
健康守护 调查不误
南京东路街道的样本户中有这么一对老夫妻,姚阿姨患有糖尿病数十年,子女不住在一起,平时一直由其丈夫照顾。几年前,家庭医生邹玉华为其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并入组糖尿病管理对象,其每月到中心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进行随访。姚阿姨平时一边吃着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却一边继续不良的生活方式,吃得多、吃得甜、动得少、还经常发脾气,邹医生得知后每次随访都会耐心宣教姚阿姨应该怎么饮食、锻炼,以及如何保持心情愉快等,但是效果不明显,姚阿姨始终认为“小医院”医生的水平不如“大医院”。
9月的一天,作为此次调查员的邹医生提前与姚阿姨预约了入户调查,刚进门就发现姚阿姨神情不对,一改往日的健谈,邹医生立即询问当天的饮食及服药情况,得知姚阿姨中午吃完饭后又吃了个月饼,立即嘱咐家属拿来身边的血糖仪检测,显示14.6mmol/l,邹医生建议临时加用一次糖尿病药,并叮嘱姚阿姨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管住自己的嘴,姚阿姨非常感激,连连道谢。
当天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开展问卷调查,于是邹医生和姚阿姨预约了再次上门的时间,于之后的几天内重新入户完成了该户的调查工作。通过此次事件,姚阿姨非常感慨,改变了以往对家庭医生的偏见,觉得家庭医生不仅开药治病,还帮助居民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庭医生的益处,并适当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经过几天,控糖控油做到了,锻炼多了,睡眠好了,心情也愉快了,姚阿姨的血糖也稳定了。
大病无情人有情 调查不忘关切心
9月8日周六,瑞金二路街道的调查员刚刚完成一户调查问卷,到达了联系好的下一家居民,一对老夫妻热情地打开了家门邀请调查员们入内,在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并告知了会进行随机录音后,老夫妻两人对进行的调查表示了理解。当问完整个家庭情况后,调查员们开始有了疑惑,家里常住有3人,但只看得到老夫妻两个,难道还有一人在上班?可是,刚刚电话联系时确认家庭成员全部在家的呀?老夫妻俩看上去比较健康,但医疗费用却不少?调查员们带着疑惑和怀疑接着进行个人问卷调查。
首先是父亲顺畅回答完成了个人部分,然后是母亲。但当问到母亲个人情况时,母亲的情绪开始慢慢的低落,也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当调查员问到一直没有出现过的他们的儿子时,母亲的情绪奔溃了,她开始哭泣,并驱赶调查员们离开她的家。调查员们一头雾水,莫名尴尬,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只能委屈地先行离开,前往居委会了解该户的具体情况。
通过居委会了解到,老夫妻育有一子,但因突发大面积脑梗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现在长期卧病在床,全靠老夫妻俩照顾。调查员请居委会出面,再次前往居民家中沟通,第一次沟通无果,母亲觉得调查员问起她的儿子,是在往她伤口上撒盐,过往好不容易咽下的那些眼泪又涌上心头,让她没法回答这些问题。为了确保这户家庭能顺利完成调查,调查员们只能偷偷地联系老父亲,在反复解释调查的意义后,老父亲终于答应了由他代为回答儿子的调查部分,但要求不能再入户,而是改为趁他买菜间隙的短暂时间和调查员一起前往居委会完成调查。
调查结束后,老父亲说,他愿意接受这次调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国家在制定卫生服务政策时,能够考虑得更细致、更广泛,特别是处于青壮年的独生子女生了重病,其父母却已老去,当真的有一天父母老的已经无法再照顾子女时,这些重病的子女该怎么办?这一现实问题的确困扰诸多家庭。
这份沉重的调查做完时,调查员们也沉默了,语言无法有效地安慰这对老父母,调查员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本职,真实完成调查中各个数据的采集工作,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来源。
小年青也有大作为
淮海中路街道的调查员诸欣瑜是一名年轻团员,别看她年纪轻轻,但工作上却毫不懈怠,每次入户调查前她都提前打电话与居民预约,由于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电信电话诈骗事件,居民们难免会对调查员的身份产生怀疑,有一家居民小诸反复打了4次电话,经过长时间耐心地解释沟通,又让居委干部陪同一起上门,才终于完成了该户的调查任务。在电话质控回访时,居民连连表扬该街道的调查员,说她们不仅耐心、细心,还对居民的生活关怀备至。
该街道的复三和志成居委地处老城区,旧式里弄房屋拥挤矮小。调查名单里的一户人家是独居老人,无固定电话和手机,诸欣瑜无法和该户提前预约。于是调查员们就多次上门,几次后终于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该户独居的阿婆。独居老人家庭条件差,小阁楼里昏暗闷热,再加上老人耳背,调查员们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问卷,此时衣服已被汗水湿透。
此次调查工作,量大难度高,调查员诸欣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午休期间也顶着烈日走街串巷,为配合上班族居民的作息时间,她下班后还继续入户,为确保此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排除万难帮住户 帮扶调查两不误
小东门街道的住户刘先生一家是此次调查的抽样户,作为西姚居委调查员的李琳同志负责刘先生一家的入户调查工作。
刘先生早年离异,和儿子二人共同居住。刘先生患有精神疾病已多年,其子又因吸毒等情况入狱管制,调查配合度极低,抵触情绪强烈,入户调查难度巨大。为不遗漏此调查对象,李琳没有选择放弃,多次上门、耐心解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到刘先生家因病致贫、其子又因吸毒丧失工作能力,家庭较为困难,调查员利用社区优势,主动推荐社区的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免费体检、就近精神科门诊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帮助刘先生获取相关资讯,并为其牵线搭桥,让刘先生充分享受到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正是通过调查员热情的介绍,让刘先生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对于他的关心和帮助,逐步抵消了之前的不信任,最终刘先生由原先的抵触情绪转变为积极配合调查。调查员也得以顺利完成入户调查,收集到相关讯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户的调查工作。
解燃眉之所急 化干戈为玉帛
这是9月的某个工作日下午5点,刚准备下班的防保科王嫣医生接到了市民居委干部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焦急的声音:“王医生啊,你快来吧,有两个居民坐在我们居委不肯走了,说为什么要调查他的隐私,要讨个说法!”王医生来不及细问,马上拎起包冲到居委会,只见两位老人坐在里面,一看就是,脸色明显“不太好看”!王医生基本明白了个大概,肯定又是调查不配合的问题,这几天已经碰到太多太多,但是像这样去居委“静坐”的,还是第一个。
市民居委的严老伯夫妇,空巢老人,平时子女都不在身边,也许正是如此,特别的注意自我保护。当被问及家庭收入时,突然就像子弹被推上了膛,“嘭”地炸开了!硬是生生地把两位调查员赶出了门外,任由调查员怎么解释都不听。无奈的调查员只得走了,想过几天再上门试试,可没想到,竟发生了开头的一幕:老两口想不通,去居委待着,不走了!
“你说!为什么要调查我的收入?你是公安局的还是税务局的?我又没犯法,公安局也没权利调查我!你说你说!为什么?”严老伯一见王医生就怒气冲冲地嚷开了……好在王医生社区经验丰富,虽然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脸上还是保持着职业式的微笑,“老伯伯,侬哪能啦?有啥事体跟我讲讲……”王医生一边安抚着老人的情绪,一边聊起了家常,慢慢的,两位老人的情绪平静了点,王医生这才把本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各种事宜说了个仔细,从全国卫生调查的由来讲到目的,内容讲到意义,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两位老人这才表示理解,答应愿意配合调查。打铁趁热,王医生怕老人回去再生出什么想法耽误调查,立马拿出pad为两位老人做调查,期间还不时的问问老人有何想法?有何建议?让老人有受尊重、被关心的感觉,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从此次调查中我们感到上海市民有良好的素质,同时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尽管前期对此次的调查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进行了宣传,但是居民高度的防范意识还是给入户调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其中有拒绝调查的,有约好时间上门还是吃闭门羹的,有不让进门只得在楼道里调查的等等,从初次的拒绝到接受,从对调查的不信任到理解和配合,靠的是我们调查员良好的协调能力、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让这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全国性调查能够保质保量地得以完成。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