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整个嘉定区综合办公大楼,的厨余垃圾减少了20%-30%。
近段时间,大楼的小李多了一个习惯。用餐后将餐盘放至回收处时,会特意把干垃圾分拣出来,投入一旁的干垃圾回收桶。“干垃圾包括餐巾纸、牙签、牛奶盒。”在区政府机关食堂入口处的餐盘回收点,两个干垃圾回收桶摆放在餐盘架下方,醒目地标注着干垃圾包括的种类。
今年8月,区机管局和区绿容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今年底前,全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并将此纳入评价监督体系。目前,全区的6个区级机关集中办公点,已全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处运。办公场所的垃圾主要是纸质材料等,可回收和干垃圾,湿垃圾较少。“我们收垃圾时帮他们简单分一下就行了。”有保洁人员曾表达过这样的想法,“但这样的情况显然与全市的要求不符合,也不能在全区人民面前做好表率。”区机关事务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李曾清表示。
为了强化每个工作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全区各级党政机关采取了多种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措施。不仅利用单位宣传栏、微信号、办公群等。各类载体加强宣传还将其纳入考核评价,明确各单位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在区综合办公大楼,区机管局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志愿者队伍。每天中午在食堂安排2位志愿者,指导机关干部职工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除了前端的分类工作严格做到位,在垃圾的处理末端区级党政机关也下足了功夫。据悉,全区准备投放6台餐厨垃圾处理机。实现餐厨垃圾的就地资源化处理。目前,区政府机关的餐厨垃圾处理机已经正式运行。
通过这台机器,所有餐厨垃圾无需外运处理,而是就地“变废为宝”。经过脱水、发酵等处理环节,垃圾便会自动转化为有机肥料。产量大概是原垃圾重量的5%-10%,与目前大部分小区引进的垃圾生化处理机不同的是,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废水,几乎闻不到异味。目前机器每天可处理最多200公斤的厨余垃圾,完全能满足区政府机关食堂,每天产生的垃圾处置需要。根据部署,全区各镇、街道机关办公场所,也将在今年底前完成安装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做到应设尽设,并鼓励日就餐人数500人以上,有独立食堂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在明年年底前安装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