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个地区保持发展活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好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这项“大工程”,抓牢“接力棒”,嘉定的未来发展才能做到薪火相传。
在大调研大走访中,区委组织部了解到不少来自基层的“声音”:年轻干部的数量总体偏少、结构不尽合理,经历丰富堪当重任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嘉定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干部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广度不够。由于机关及事业单位有严格的人员编制核定和招录程序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优秀年轻人才的招录引进。同时,干部选拔任用对干部身份和经历有严格的要求,造成部分年轻干部,由于编制身份等因素限制无法及时得到提拔使用。
干部工作经历相对单薄,厚度不够。年轻干部的岗位经历相对比较单一,接触的工作领域相对狭窄。目前,全区副处级后备干部中,只在一个单位工作过的干部人数占到了33.6%,只有一个科级岗位经历的干部达到了52.3%。
干部专业结构有待优化,深度不够。年轻干部总体上学历较高,但较多是行政管理等,缺乏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城市建设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年轻干部比例很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干部数量还不够。在副处级后备干部中,推荐党务、行政方向培养的干部占到了84.5%,推荐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向培养的干部仅占15.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好的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区委组织部作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牵头抓总部门,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通过集中座谈、走访调研、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见,精准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做好“接力棒”工程。
拓宽来源渠道完善用人机制
优化竞争性选拔机制。试点推出5个区管企业副职领导岗位面向全区进行竞争性选拔,50多名干部踊跃报名,经过笔试、面试、差额考察、业绩评价等环节的严格筛选,截至目前,有4名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
探索先任职再晋级机制。对部分任职资格条件尚不具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探索实行职务与职级适当分离的举措,先任职,条件成熟后再晋级。截至目前,已有两名80后干部担任了区管企业副总经理,但职级暂时为中层正职级。
打通“上行”发展通道。通过公务员录用、公开选拔、公开遴选、公务员调任、职位聘任等途径,打通有经验、有能力的基层优秀年轻干部“上行通道”。对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等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以及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领导人才,探索采取聘任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有效激发基层一线年轻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实施优秀大学生储备计划。今年起,在“双一流”高校中,每年招录一定数量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大学生,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多层面、多岗位、多渠道的培养锻炼,帮助其熟悉嘉定情况、提高工作能力、坚定扎根嘉定的决心,鼓励其报考嘉定推出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不断扩充年轻干部蓄水池。目前首批26名学生已经入职。
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充分发挥统战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在评价、推荐优秀年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等级医院等在地外管单位的联系协作,不断扩宽人才发现网络。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开设青年干部培训班。由团区委牵头,对全区层面的优秀青年干部,特别是80后、90后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培训和调研实践,帮助年轻干部快速丰富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
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常态化开展疁城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区管干部讲授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讲座,帮助年轻干部填补知识弱项,提高理论水平。持续开展新任处级干部轮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纳入党校教学计划,通过理论教育、参观学习和调研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年轻干部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选派干部参加高层次培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境外培训班等高层次培训,不断拓宽工作视野、转变工作思路。
丰富锻炼路径增长阅历才干
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加大委办局之间、条与块、机关内外干部的调配力度,丰富年轻干部的岗位经历。今年推出15个岗位,探索开展科级干部跨单位轮岗交流,有效打通科级干部流动“关节”,促进干部在上下交流中丰富岗位经历,在实践担当中提升能力素质。
做实“成长”系列工程。在综合历年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双百”工程的经验基础上,整合形成年轻干部“成长”系列工程。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各街镇以及巡察信访、综合经济、建设工程、大调研大走访等“主战场”进行锻炼,通过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历练,艰苦环境的磨练,复杂矛盾一线的锻炼,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近两年,已经选派了67名年轻干部进行了挂职锻炼。
参加援边驻外工作。选派多批年轻干部到援滇、援青、驻外办事处等艰苦地区和岗位上历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增进群众感情,增长阅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