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闵行敬老院里的美好生活
2018-10-19 15:58:32发布88次查看
说到尊老敬老,“子路负米孝双亲”“岳飞敬师孝母”等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在平阳敬老院,平淡之中也有不少真情故事。2008开业至今,平阳敬老院住养了950多位老人,有的老人入住已满10年,他们把敬老院当做颐养天年的欢乐堂,10年来共有12位老人在此进行百岁庆生,最长寿者为107岁。
亲情陪伴:老人轻松跨进百岁门槛
百岁老人周明秀出身大家闺秀,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每天与书本为伴,阅读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常见周阿婆戴着老花眼镜、手拿着放大镜认认真真地阅读书籍。
她有两位羡煞旁人的孝子,哥俩坚持每天轮流陪伴老母。相较小儿子,大儿子家住得近,于是大儿子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一天两次前往探望,定期给老人更换阅读书籍,陪老人散步聊天。大儿媳是社区文艺团队的骨干,她也定期将自己团队的节目送到养老院,讨老人欢心。每逢过年过节,她还亲自跑来给婆婆梳妆打扮。今年上半年,大儿子小腿骨折了,生怕母亲牵挂儿子,小儿子隔三差五开车接送大哥看望老人家。哥俩的亲情相伴,让周阿婆精神矍铄地跨进百岁门槛。
真情守候:你永远是我手心里的宝
86岁的王老伯家住康城,他的老伴郑淑玉住养在平阳敬老院已经3年了。王老伯每天换乘两辆公交车、1个多小时的车程来看望妻子。虽然,和他相濡以沫六十载的妻子患有认知障碍,有时连丈夫都不认识了,但王老伯说:“只要我还能走,我会每天来陪伴她的。”
73岁的柯大妈,每天早上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来院照料老伴,她的老伴蔡伟国已经失能且言语十分困难,连说一句“你辛苦了”也难以表达。柯大妈多年来不离不弃,每日的真心付出让她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显苍老,但她却依然把丈夫当成手心里的宝。
温情呵护:让老人开心安享晚年
初入院的老人不习惯,晚上不睡觉,还到处走动,他们就陪着说话;有的老人连自己子女不认识,但却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
他们就是平阳敬老院里的中年护理人员。他们离开家乡,把平阳敬老院当作第二故乡,全天候贴身照料住养老人的衣食起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有位护理人员因家中山洪暴发泥石流,10年打工积攒建造的瓦房被洪水毁于一旦。她只短暂回家探望,与丈夫、子女交代几句,没有留下与亲人一道重建家园,义无反顾重返老人的身边照护。有位护理人员女儿出嫁,不能陪伴女儿上街添置嫁妆,只在女儿出嫁前夕才赶回老家参加女儿婚礼,母女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我们从来都以能够化解这些老人的痛苦,使他们安享晚年为乐、为目标努力着。”看着敬老院里的老人,护理人员的愿望很简单,但又充满温暖。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