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杨浦变革教学方式 再造教学形态

2018-10-18 14:18:00发布104次查看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2018年是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周年。为了回顾这30年里的成果和经验,展示上海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近期,由上海市教委、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创造·生长——上海课改30年区校实践成果报告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近日,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的胡建民站长带着高中高校联动培育创新人才的“双进入”探究活动来到上海科学会堂,参与以“变革教学方式再造教学形态”为主题的上海课改30年区校实践成果报告会。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杨浦创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
2010年起,杨浦少科站依托本区高校聚集的优势,策划组织了“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及高校开展全浸润式的科研探究活动”(简称“双进入”),为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高中学子,搭建一个他们所向往的“当科学家学徒”深度介入科研的平台。
“双进入”活动的基本运作模式
为期一整年的全浸润式活动过程
“五环节”
通识教育打基础
各高中动员与推荐优秀学生至少科站培养基地,学生参与科研能力通识培训、技能考察与专家进行初步面试,并确定院士团队与高校带教团队。
双向选择定课题
带教导师团队和学生间进行双向选择,根据各高校基地的带教专家与学生的面谈结果以及学生最终填报的志愿进行预录取,预录取学员将跟随导师进入高校基地体验“试带教”,通过该环节学员对自己选择的高校探究基地有更全面的判断,充分了解基地的探究环境、设备条件、导师指导计划及安排等方方面面,同时也让导师对于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科研探究的态度有了进一步的考查和判断。导师和学员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确定正式录取名单。
师徒带教搞科研
学员在少科站助教的陪同下,进入院士团队、高校培育基地开展课题探究,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同学先向导师们介绍自己想要做的课题,导师们在认真聆听之后,一一给予了点评和建议,导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初步研究计划、开题前需要查阅的资料、需要做的预实验等。不少基地的导师还带着员们参观了基地内各种实验设备,耐心指导他们各类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使同学们受到极大的启发。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专家对学员的研究途径、过程方法、结题汇总与书面表达等方面进行全程悉心指导少科站项目“助教”全程协助高校导师完成学生的科研探究过程
在这一年中,导师和项目助教们帮助学员们理清思路,为他们在科研路上保驾护航。学员们通过高校培育基地中导师们的悉心指导认真耐心地一步步推进自己的科研,为自己的研究添砖加瓦。
多维评价重经历
通过导师评价、助教评语和学员自评等多方面的评价对学员参与活动的经历进行过程评价,重视学员在探究活动中的经历,“双进入”学员取得探究经历证书。
同伴教育促成长
高校培育基地开展学生探究课题小结会、院士团队院士见面会,并邀请“双进入”学员向其它同学介绍活动经历、分享体会,形成“双进入”课题文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双进入”探究活动。并召开“双进入”活动总结交流展示会,邀请新学员报名观摩。
以校外教育单位为主体实施的管理
“双沟通”
少科站组建管理团队,积极沟通高校,开拓接受高中生开展科研探究的高校基地,至2018年已有19个高校基地加入了“双进入”的大家庭。
少科站老师组成的“助教”教师团队,沟通高校、学生和家长,消弭“双进入”活动中高中与高校在科研探究活动方法上的差异。
搭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桥梁。
扩大学生科技创新队伍的辐射
“三路径”
每年都有“双进入”同伴暑期科研中期汇报会和年底课题结题汇报会,“双进入”学员间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围观“双进入”同伴在高校实验室做课题的过程,碰撞思维的火花。
高中生可以通过参与每年一届的学生学术论坛和“双进入”学员颁证结业式上的“对话双进入”师生论坛参与开放式论坛活动。
少科站“助教”携历届“双进入”助教案例赴高中宣讲,高校导师也会带着“双进入”带教亲历赴高中宣讲。
“双进入”活动作为杨浦区“国家创新型城区”和“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高校、基础教育与校内外共同联手,为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成长的阶梯和成长的平台。
举办至今已经第八届了,通过八年的不断探索学习,活动受益得到扩大、学生素养得到发展、“助教”能力得到提升、获得社会认可借鉴。
在为期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学员、导师和助教们都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但是当看着一个个学生课题从一个个想法逐步变为现实,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导师和项目助教们将参与“双进入”活动的经验带入高中,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每一分汗水都是值得的!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