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黄浦区曾诞生本市首家扶持非正规劳动组织发展载体

2018-10-19 11:03:24发布98次查看

1997年,本市首家扶持非正规劳动组织发展载体——百邦服务中心在黄浦区老城厢诞生。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在到黄浦区实地考察非正规就业发展状况时,称赞“百帮”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个人技能和就业市场、产品/服务有机结合的载体,更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维持家庭稳定,并把这一实现“体面就业”的开创性做法命名为“上海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非正规劳动组织应时而生
  改革开放全面启动后,我国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在上世纪90年代社会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大多40岁到50岁,由于知识不足、年龄偏长和工作技能单一,使得他们无法适应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成为“就业困难户”。那么多张嘴嗷嗷待哺,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做法就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非正规劳动组织应时而生。
  1996年7月,上海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鼓励下岗人员从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若干试行意见》。1997年,百帮服务中心建立,在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里,就通过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超过1500个,帮助约13000下岗失业人员走上“正规”的非正规就业之路,不仅保障了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百帮服务中心在2001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荣记集体一等功,被评为上海市第九届、第十届市级文明单位和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非正规劳动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营型劳动组织,指下岗失业人员寻找经营服务项目,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营利组织;另一种则是指政府部门扶持建立的服务社区的公益性劳动组织。据了解,从1998年起,政府通过购买社区四保(即保洁、保绿、保养、保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还为其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被安置人员收入水平略高于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通过这个办法,不仅就业困难人员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国企改革的其他措施也能顺利实施,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种就业托底的机制。而这一托底政策已演变为现在的就业援助政策,成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正规劳动组织蓬勃发展
  随着非正规就业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推进,2003年7月,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出台对于上海非正规就业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文件——《关于规范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管理的若干意见》沪劳保就发(2003)34号。该文件出台以后,政府职能部门还加推了非正规劳动组织可以享受免抵押贷款和贷款贴息的政策,并于2005年出台推进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开业园区政策。在这一年,为了更好帮助小业主创业,原卢湾区开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辖区内创业园区建设计划。
  苏祥,现任舒孝养老集团董事长,2001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从创立第一家非正规劳动组织——卢浦清洁服务社开启了创业之路,并且在多年潜心为民服务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因此,在2005年,他被邀请负责卢湾区五里开业园区的工作,配合政府对小业主进行非正规劳动组织创业指导。基于多年对相关政策的熟悉和实战经验,苏祥在指导小业主们创业时给出了包括如何把握市场、内部财务管理等多项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帮助了上百个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在这一阶段,公益性劳动组织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最早的社区四保(即保洁、保绿、保养、保序)的岗位,到2003年扩大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开发“万人就业项目”,包括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助残服务、助老服务等9支社会协管队伍和4支公共服务队伍。到了2005年,各区县、街镇还开始结合区域情况,自主开发了一批“千百人就业项目”。
  非正规劳动组织淡出历史舞台
  随着“4050”人员由于退休退出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劳动组织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11年,原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布了《关于停止经营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认定工作的通知》,自2011年12月1日起,本市全面停止受理经营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认定申请。同时,该《通知》明确各项扶持创业的政策转向鼓励创办工商登记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组织。
  2013年,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本市“万人就业项目”协管员队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协管员队伍在当年年底全部转制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协管员队伍不再以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形式实施管理,协管员的劳动关系也得到了明晰。2017年11月,市府办公厅又转发了市人社局等六部门关于促进本市公益性劳动组织转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其它公益性劳动组织部署全面转制,并且已经在2018年6月份全部完成。
  非正规劳动组织从1996年应时而生到2018年淡出历史舞台,22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了非正规劳动组织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还促进了就业观念的转变,“自我创业、自主就业”也为广大劳动者和社会所普遍接受。下岗职工在寻求再就业的过程中彻底抛弃了“进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固定工”才算就业的观念,树立起了“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念,同时,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发展还促进了大批职业化社会服务队伍的形成,促进了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