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新模式国际研讨会16日至17日在崇明举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中国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发展,从小农经济向公司集约化管理转型。数字化、科技化农业是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业化的关键。借鉴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因地制宜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字化、科技化农业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必将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由此,兰桂骐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桂骐)携手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瓦大)、南京农业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崇明区庙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此次研讨会。 据介绍,为提高国内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应用水平,探索中国乡村振兴新型模式,兰桂骐与瓦大开展了“中国现代农业大数据量化及建模”的校企合作应用型研究项目。此项目是国际间校企合作的典范,同时由瓦大园艺生产生理组、作物系统分析中心、商业经济学组参与,体现了交叉学科通力合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兰桂骐与瓦大环境科学系还展开了“城市与乡村食品生产供应集群”的项目合作,旨在将现代农业生产,通过有效合理的生态规划整合到乡村振兴的规划中。 研讨会期间,瓦大权威专家、国内农业领域、农经领域、规划领域知名专家、地方政府代表等各界嘉宾,通过专家主旨报告和研讨交流的形式,共同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开辟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会议提出了乡村振兴、农业经济、设施农业、数字农田四个专题报告。在乡村振兴专题报告中,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顾海英院长、瓦大环境科学学院区域规划专家Peter Smeets博士分别从中国、欧洲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发展的规划理念与专业方法。农业经济专题报告环节,瓦大商业经济组Alfons oud Lansink教授系统解读了对农业的投资,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院朱利群院长讲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就设施农业与数字化大田农业专题,瓦大园艺生产生理组Ep Heuvelink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罗卫红教授分别讲述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原理及其在荷兰、中国的应用,瓦大作物系统分析中心的殷新佑博士阐述了作物生长模型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刘剑研究员介绍了航天高新科技如何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 研讨会间隙,嘉宾们参观了崇明的现代农业项目和国家设施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