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解敏10月17日报道:今天,中国risc-v产业联盟和上海市risc-v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同期举办risc-v产业化高峰论坛。
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处理器芯片(cpu)是一座必须攀越的高峰。如果说cpu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指令集架构(isa)则是处理器芯片的基础。目前,在服务器和pc机领域的处理器芯片几乎全部被x86架构(美国intel公司)统治,以智能手机和终端设备为代表的移动领域的处理器芯片(cpu)则几乎全部由arm构架(日本arm公司)垄断。
相比于这些主流架构严格的授权使用机制,2010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牵头创立的新型指令集risc-v则完全不同,其创立之初就确定走开放、共享、安全的道路。全世界任何公司、研究机构与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开发和销售兼容risc-v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并可灵活地修改以增加新的功能,无须支付指令集授权费用。此外,risc-v拥有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可扩展等技术优势,risc-v生态体系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成为半导体产业及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重要创新焦点。
上海是国内首家明确支持risc-v的地区。今年7月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risc-v相关设计和开发的企业。这对于risc-v指令集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从一开始就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并行前进。
在今天的成立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表示,上海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最早、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始终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点。2017年,上海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规模接近1200亿元,产业相关的企业总数超过500家,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5万人,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名片。培育像risc-v这样的新兴技术,将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控股董事长戴伟民博士指出,cpu的全球争霸蕴含着深刻的产业规律,中国为了早日实现cpu的自主可控也进行了大量的攻坚,只有自行设计微架构,并且在指令集标准的授权和发展上并不受制于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全新、开放、免费的risc-v符合这一标准。
中国拥抱risc-v标准,有助于实现cpu在民用领域尤其是新兴领域的自主、可控、繁荣。risc-v给中国产业带来的最大机遇是一个与全球一致的起跑线,只有建立中国国产自主、可控、安全的异构运算平台,才能在新的技术变革中实现产业的全面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