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年房龄老公房楼道空间获全球设计大奖
2018-10-16 5:08:32发布88次查看
日前,杨浦区鞍山三村一栋已经有60多岁高龄的老公房在社交网络上不径走红。在不久前美国体验环境图形协会颁布的2018年全球设计奖中,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提交的作品红楼梯,斩获了两项大奖。而这项作品就位于这栋老公房内。
鞍山三村26号,从外表看它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5层老公房;但推开大门,却是另外一幅光景。一块绣着回字形纹路的红布,挂在一楼住户的门前,它旁边一座深红色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很有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这座楼梯,正是红楼梯设计名字的由来。
设计团队负责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讲师
设计结合了抬头往上看的物理特性,把这样一个纹样,用中国传统纹样的方式结合起来。
而事实上,这项获奖作品设计的主体并不仅限于楼梯本身,而是整个楼道空间。沿着楼梯向上,可以看到每层的楼号和门牌号,也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纹祥进行勾勒。比如一楼的回纹、二楼采用的步步锦纹、三楼的盘长纹等等。既解决了原本老房子没有引楼标识的实际困哪,也包含了吉祥寓意。
“第二层是用步步锦纹这样一个纹样,也是取材于楼梯这样的纹样来运用的,寓意步步高升,前程似锦。”设计团队负责人倪旻卿向记者解释起来如数家珍。
像这样实用与美学的结合在26号比比皆是,有限的空间,通过巧妙的设计,忽然就有了新风景。
用一个简单、经济但充满关怀的方式激活一个被遗忘的社区空间,改善了人们的日常体验,促进了社区参与,激发了社区活力。这是评委会对红楼梯设计的评价。没有大破大立的改建,这些细微的再设计,同样收获了居民们的肯定。
老房子能弄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这样改造后,着实让这栋老房子焕然一新。
事实上,在四平路街道红楼梯并不是个例。一年多前,街道与同济大学合作在首批17个楼组展开邻里楼道空间的再设计。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们,分组走进各个楼道的居民家中,听意见、找灵感。同济新村578号的居民至今还记得三位年轻姑娘在这幢已年近古稀的老楼带来的惊喜。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同济新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张立民回忆道: “因为她们白天要上课,大部分空余时间就是在晚上,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晚上过来有时候要做到很晚,我们觉得大学生在做这个过程中也克服了很多困难。”
从年初开始,三位同济2016级的学生,用课余时间走访了楼里的家家户户,了解到楼里居住的基本都是同济的老教授,志愿者们提出打造立体书本的设想,来装点出楼宇的书香气息。
《离骚》《长歌行》《飞花吟》……现在展现在墙上的每一篇诗歌选段,都是住户亲自甄选的。至于设计的颜色、字体,更是和居民们一次次沟通打磨的结果。
如今,大家共同参与设计的楼道整洁、美观,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不仅如此,邻里间的互动也日渐频繁,微信群里晒生活,互相帮助,墙上的立体书不止是个装饰,和睦的邻里故事才刚开始书写。没有伤筋动骨的大工程,通过因地制宜的创意微更新,老旧小区也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