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喇叭”是啥?这是向化镇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举措。在这个简易、流动的“田间小喇叭”团队里,像张嘉奇一样的年轻人,用一种鲜活的方式,将村民想知道的农耕信息、农村政策,市里、区里、镇里的重点工作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各个村居老百姓,和他们心贴心地交流着。
“小喇叭”说
“我叫张嘉奇,是一个90后,每天这个时候,我很多曾经的同学可能都在挤地铁的路上百米冲刺,但我这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安静、自然、绿色、生态,或许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的原因。
回乡工作,熟悉的乡音、乡情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但在基层岗位上,该如何和老百姓打交道,对我来说却是个难题,我这个“本地人”始终当不了百姓的“知心人”。
虽然和老百姓说话的时候总免不了脸红,有时甚至会紧张到语无伦次,但这条路无论有多难,既然选择了硬着头皮也要上。从一声本地方言的称呼开始、从一次亲切地谈天开始,我试着把自己当做老百姓,说老百姓的话,慢慢地老百姓也开始和我有话可说。
路走得越多,和百姓聊得越多,离他们的心就越近。和老百姓走熟了,我也慢慢发现,每次去和他们聊聊天、听他们诉诉苦,解的不仅是他们的愁,更是他们的孤单和寂寞。老百姓也常说,每当我们下去陪他们谈心、聊天,就像是村里来了“小喇叭”,让他们觉得热闹、舒心。
2017年,我们向化的“田间小喇叭”项目正式启动,我们播音点不是封闭式的播音间,而是村里的睦邻点、全开放式的地头和田间。
从十九大精神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十三五规划再到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便民须知,我们播音的内容紧扣主题主线,我们播音的形式总是喜闻乐见,而且在我们播音过程中,经常会有老百姓进行提问、建议甚至“吐槽”、批评的插播,所以我们的小喇叭活动,与其说是播音,更不如说是一次次和老百姓面对面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
如今,我们“小喇叭”的队伍不断壮大,播音形式不断丰富、扩充,我们正努力把“小喇叭”的声音覆盖到向化的每一个角落。过去的一年,我们无数次地从家乡的田间地头路过,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小喇叭”也将带着一颗真诚之心、服务之心,走进百姓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