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者直言,家校之间不应该是简单分工的关系,而应该是有机合作的关系。因为家校教育的主体都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更应提高家校共育效率。教育本身不仅是知识结构的搭建,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有监督的义务,对于孩子做作业,相比关心对错,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
近日,网曝江西吉安几名家长因未批改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老师质问家长:“昨天晚上赚了几百万?”“你这样将来孩子和你一样可悲!”截屏被发至朋友圈,引发热议。爆料人反问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你的三尺讲台吗?”
这已经不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第一次因为家长是否该批改作业而引发争议了。甚至今年早些时候,一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因此发文,严禁老师要求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一份作业的争论背后折射的是家长和老师的焦虑,不少校长和教育界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些焦虑导致了本该和谐的家校共育变了形。
批改作业究竟是谁之责
“批改作业是老师分内之事”——一直以来家长和学生对于作业的传统印象,如今竟然被打破了。家长,也成了评判作业对错的主力军之一。
家住杨浦区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刘虹(化名)告诉记者,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她都要检查,发现错误还会让孩子订正,确保作业正确率,有时候甚至要动用答题软件。“这其实是默认的规则。”刘虹说,“班主任常常在群里提醒,交上来的作业全班只有四人全对,其实就是暗示家长要对孩子作业的对错负责。”
青浦区一所民办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家长何女士原先认为,完成作业是孩子的事,批改作业是老师的事,却被老师找去谈话,委婉提示:“孩子做作业,你也要帮帮他,负点责任。”千奇百怪的家庭作业,逢年过节各种手工,让本来头上就顶着“n座大山”的家长苦不堪言,万万没想到,现在连作业也要家长批改了!静安区一名初中家长愤慨道:“现在的老师都是‘甩手掌柜’,批改作业都要家长来做,还要老师做什么?!”
记者了解到,即便对作业意见重重,却鲜有家长敢于直率表达。“孩子还要在班级里学习,直接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孩子以后还有好果子吃吗?”一名小学家长的顾虑,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敢怒不敢言”的心声。“通常情况下,家长们会在没有班主任老师的家长群里互相吐个槽,抱团取暖。”浦东新区一所民办中学家长苗苗(化名)摇摇头笑言,“深更半夜陪孩子做作业,就在群里发个声。如果有很多家长一起回应,我也就放心了。”
作业成为家长的“安慰剂”,老师进退两难
“作业多了老师来不及改,让家长帮助改,把错题列出来,方便老师看,常常会被投诉。但是作业少吧,家长又会投诉。我们老师也太难了!”某知名中学的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吐槽。
学校监控作业量,一度认为作业太多,特地减少了作业量的布置。随后的期中考试,全班数学平均成绩下滑了2分,家长们立刻“不淡定”了,纷纷给老师发微信说:“都这个时候了,还减什么作业?”
某知名高中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虽然新闻中老师批评家长的话实在有些过分,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也是压力重重。
他说,一般主课老师一人兼两个班的教学,如果一个班有40名学生的话,老师一天就要批改80份作业,如果一份作业老师认真批改,写上评语,每份作业4分钟,那么80份作业就是5个多小时。他进一步说:“家长在家里检查孩子作业时,老师不是在备课,就是在改作业,而且很多时候,骨干教师也有自己的孩子。”
家校共育是好事,但界限何在
一份作业反映出的是老师对于学生成绩和家长同样的焦虑。“作业问题、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等,常常是家校矛盾爆发比较集中的话题。”沪上一所知名初中校长表示,如今,家校关系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随着年轻家长受教育程度提高,他们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也深入到各个方面,这是家校关系进步的表现,但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却各有各的看法。
家校的界限何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直言,学校主要承担传授学业的任务,家庭更多承担的本该是学生德行养成方面的责任。“但这样泾渭分明的做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是哪个任务更紧迫,大家就会更关注哪一方面。当下,显然学业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都更紧迫,这也使得老师会要求家长也加入到对学生学业的推动中来。”他说,“这样的做法是否科学姑且不论,但,显然这是为什么老师迫切地要求家长加入到提升学生的学业中,而大部分家长也愿意如此的原因。”
但是,不少学者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家校之间不应该是分工的关系,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因为家校教育的主体都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更应提高家校共育效率。此外,教育本身不仅是知识结构的搭建,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有监督的义务,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关心对错,而是应该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