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
2018-10-12 9:12:43发布104次查看
记者日前从闵行区经委获悉,《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闵行区确立了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闵行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智能闵行(ai@mh)”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体验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引领地的总体目标。
立下“小目标”跑出人工智能加速度
作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闵行拥有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较全的产业门类。据统计,目前区域内现有140余家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产业年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
关于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闵行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00家,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超过10家,产业规模达250亿;建成15个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2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发展一批包括紫竹走廊人工智能创新带、马桥人工智能未来小镇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示范园区。到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战略目标。
全方位打造“一镇、一带、多载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闵行将着力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创新应用、聚焦优势方向、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等五大任务入手,全方位打造“一镇、一带、多载体”产业发展布局。
“一镇”是指马桥镇规划建设人工智能未来小镇。该小镇总占地面积10.4平方公里,包含应用核心区和产业集聚区,探索“集聚产品、集成应用、提升研发、产业集聚”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
“一带”是指紫竹走廊创新带,覆盖吴泾老工业区调整区域和紫竹创新创业走廊规划区域。通过依托区域内的重点高校(上海交大、华师大)、紫竹产研院、零号湾和沧源科技园和重点园区(紫竹高新区、闵行开发区、马桥产业园)和重点产业区块(吴泾老工业区调整区域、闵行老工业基地),从科研和产业双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布局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等若干功能型区块。
“多载体”是指发展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应用示范园区。通过进一步强化载体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加快例如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的工业机器人和高端医疗机械与设备等人工智能主体培育。建设多维度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进莘庄工业区智能工厂示范区、大虹桥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示范区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
同步推出保障措施政策扶持助力产业发展
本次发布的《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产业协调服务机制、统筹招商选资模式、专项产业政策条款等保障措施,推出了系列产业扶持政策,面向世界吸纳高端人才、技术和项目,并根据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和细化,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发现,《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主体在区内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并将根据研发机构级别、重大技术攻关突破、研发成果及技术市场转化、构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不同成果,分别给予50万到10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政策。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