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丨文
“十三五”末全区建成210公里绿道,形成3条主题线路;今年年底前25公里绿道几乎覆盖全区所有街镇工业区;明年年底前建成贯通的升级版“闵行绿道”——42公里60多万平方米的滨河绿廊,又为闵行人的生态休闲空间打开了全新视界……日前,小编在闵行区垃圾分类和绿道及滨河绿廊贯通现场会上,听到了一大波好消息,这就报给您听。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十三五”规划,闵行未来将形成“五位一体”的生态格局。2015年,区绿容局牵头编制完成了《闵行区绿道系统专项规划》,明确我区绿道规划空间布局为东西南北中五大空间板块和“3+1”(即大红大紫大绿和黄浦江沿岸)的空间发展布局,并形成“十三五”期间210公里的绿道网络和3条风格各异的主题线路:
东西南北中绿道网络
东部连接15.3平方公里的浦江郊野公园及浦江、浦锦绿道系统;西部借助安缦酒店和旗忠网球中心品牌效应,结合马桥郊野田园用地,在马桥体育森林公园项目基础上完善地区绿道建设;
南部依托紫竹国家级生态科技园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科教园区,大力推进紫竹绿地、滨江绿地、剑川商务区绿地内绿道建设; 北部配合虹桥交通枢纽和生态商务区建设,依托沿苏州河涵养林改造工程和虹桥枢纽配套公园绿地打造绿道系统,加快推进闵北之心、南虹桥区域的公园绿地、重点绿道建设;
南部地区紫竹绿道建设中。提升道路两侧绿廊景观,集中种植特色开花植物,打造精品景观
中部以170公顷外环线绿带建设为核心,打造外环环城绿道生态廊道。
3条风格迥异主题线路
闵行1号绿道(下图中红色)自苏州河至黄浦江紫竹园区,规划全长37公里,沿苏州河向南方向延伸,纵贯闵行,通过七莘路、沪闵路等路段串联虹桥、莘庄两大主城副中心、七宝古镇文化区、闵行中心绿地、春申绿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闵行区重要节点。建成后将北接市级3号绿道(吴淞江-苏州河),南接市级1号绿道(黄浦江-金汇港绿道)。
闵行区绿道系统专项规划-近期建设选线及分级图(图示已建绿道范围不含2公里以下绿道)
闵行2号绿道(上图中深紫色)自曙光路至芦恒路,规划全长66公里,通过马桥镇的环形绿道、黄浦江沿线及浦江镇、浦锦街道的网状绿道,贯穿马桥、江川路街道、吴泾以及浦江、浦锦街道,绿道主要依托大型城市绿地与黄浦江沿线进行规划。建成后将与市级1号绿道(黄浦江-金汇港绿道)、市级8号绿道(大蒸港-黄浦江-大治河绿道)和市级9号绿道(盐铁塘/蒲华塘、蕰藻浜-g15-龙泉港绿道)相接。
闵行3号绿道(上图中浅紫色)自吴中路至六磊塘,规划全长55.12公里,绿道整体结构为“三横三纵”格局(“三横”分别为吴中路绿道、春申塘绿道和六磊塘绿道,“三纵”分别是中春路绿道、外环绿道和新泾港-梅陇港绿道),形成南北长东西窄的网络形态,串联七宝镇、古美路街道、莘庄镇、梅陇镇、颛桥镇。建成后与市级2号绿道(外环绿道)和市级7号绿道(淀浦河-外环-s1绿道)相接。
今年年底前新增25公里,几乎覆盖全区街镇
闵行区绿道建设自2015年开始连续4年作为区府实事项目推进并在本市率先启动,2015年实施的“沪闵路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项目, 全长3.8公里,利用沪闵路及5号线封闭的防护绿带,将原来“看得见走不进”的绿地打开,建成一条具有休闲健身等功能的生态走廊, 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览、运动健身、生态宜行的天然“氧吧”。
2016年实施的“闵行慢行绿道建设工程”项目,全长15公里,在2015年3.8公里绿道的基础上往南延伸, 形成了沪闵路自莘庄到黄浦江全长约20公里绿道的贯通,整条绿道疏密有致,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曲径通幽的秀美。 2017年绿道建设全线铺开,总长21.9公里。2018年计划建设绿道25公里,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年底前全部竣工。预计至2018年底,我区将完成绿道建设113.6公里。
建设中注重绿道景观的提升与沿线文化内容的结合,以及人性化设施建设和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结合绿道建设和绿地基础条件,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利用透水性路面和自然植被系统,因地制宜实施街心花园改造,增加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灯光系统等附属设施,打造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示范意义的绿地景观,其中 “沪闵路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获得“上海市园林杯优质工程”。
沪上首个宜居型滨水生态空间明年建成
绿道的功能在不断提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闵行探索为市民提供“升级版”生态健身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和建设理念。2017年, 设计理念与河道岸线贯通结合,进一步提出主干河道两岸绿廊贯通基本设想,也即将实现。
目前已对我区24条主干河道梳理分类,筛选出14条具有一定规模景观效果的河道进行景观提升和重塑,以贯通为原则,统筹拓展河道两岸陆域空间,融入区域文化特色, 打造丰富多彩的滨水环境。
14条河道中的7条列入一期实施计划,今年对淀浦河、新泾港片区42公里的滨河绿廊贯通先期试点。今年下半年,经过前期方案设计及优化, 首期绿廊贯通工程由淀浦河、漕河泾港、新泾港和蒲汇塘四条河道纵横交错呈“王”字型布局,涉及5个街镇和莘庄工业区,绿线总面积超过62万平方米,滨河绿道总长度达到42公里。
“王”字格局的42公里长滨河绿廊总平面图,一期涉及4条河,5个街镇和莘庄工业区
“王”字格局的三横一竖,原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区所隔断,打通后将成为贯通各居民小区、商业公建配套设施和公园景点的通途,成为一条条滨水而存的景观道路,集健身、景观、通行于一体。 在两岸绿化优化以后,这片“升级版”闵行绿道,将成为沪上第一个宜居型滨水生态大空间。
届时在这长达42公里的区域内的通行完全可以以步行锻炼、亲水休闲的方式替代车辆,数十万闵行人的生活方式是大写了的浸入式便捷化的滨河生活。 昨天的会议明确由区绿容局牵头加快推进,确保今年年底开工进场实施,明年年底前完成贯通。
另据了解,至2020年我区要完成黄浦江、吴淞江京沪高速、沪昆高速5条重点生态廊道2622亩建设任务,区绿容部门在建设方案编制中将会 充分考虑绿道的植入功能,农林水的联动以及区域绿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到时候,生态廊道将成为闵行人又一特色休闲空间。 一年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