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院士和教授“镇长”扎根长三角,华为供应商也从中受益
2018-10-12 12:09:46发布103次查看
阳澄湖西岸的苏州太平古镇,以精密制造业为主要产业。4年前,当地有300多家精密制造企业;而今,企业数量已增至600多家。2017年的产值较2016年增长29.66%,今年继续大幅增长。古镇的产业发展为何如此迅猛?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精密制造技术研究院功不可没。从2014年起,已有5批上海理工大学教师进入研究院,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
除了持续8年的江苏“科技镇长团”,上理工还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等机制,引导科研人员扎根长三角地区,用才智和汗水促进该校与当地的人才共通、技术共融以及产业的协同创新。
老院士亲自指导浙企研发
在扎根长三角的上理工科研人员中,最年长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迄今为止,年过八旬的他已带队在长三角建立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在浙江特检院的工作站是国家级示范工作站。
在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设立院士工作站,源于林宗虎的学术秘书章立新教授的产学研合作。当时,这家诸暨企业在闭式冷却塔研发上遇到难题,正在寻找有能力合作的研发人员。闭式冷却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循环水质有高要求的废热放散。作为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家,林宗虎和章立新觉得可以攻克难题,于是在金菱制冷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请来院士团队“外援”后,金菱制冷研发出了逆流闭式冷却塔。这一产品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赶超?林宗虎不辞辛劳,经常亲自到诸暨进行技术指导。耗时3年多时间,院士专家工作站终于与企业联手研发出jnc(一种型号)横流闭式冷却塔。该系列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比国外同类设备减少铜耗44.5%,节能2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通过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又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产学研合作模式获评“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
林宗虎院士为青年教师和学生讲解换热器结构。
在浙江湖州,林宗虎与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李郝林、丁晓红两位教授在这一平台上研发的高速重载曳引式电梯关键技术,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然而林宗虎并不满足,认为要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为此,上理工、西安交大在森赫电梯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引进博士研究电梯智能设计、无线远程监控等课题,使企业售出电梯后能提供后续的智能服务。
浙江企业在受益的同时,也为上海高校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金菱制冷与上理工共建了国家级换热技术与冷却装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高校学生实习和研究生科研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条件。森赫电梯董事长李东流被上理工聘为兼职教授,负责指导学生研发电梯技术,分享企业家的人生感悟。
古镇精密制造业实现升级
在江苏各地,上理工组建的“科技镇长团”也持续多年,成为另一种服务长三角的长效机制。从2010年起,该校共派出29名教师赴苏州、启东、常熟等地乡镇,以挂职副镇长、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对接和人才引进工作。
“我算是半个苏州人。”林献坤笑着告诉记者。作为第七批“科技镇长团”成员、上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他于2014年来到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挂职副主任。那里当时聚集了300多家精密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升级,是这一产业的发展趋势。走访一家家企业,了解它们的技术升级需求,林献坤对当地企业的调研一做就是大半年。2015年,他牵头创办了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精密制造技术研究院。
截至目前,已有5批上理工教师进入研究院,他们在太平古镇一干就是一年,为当地精密制造产业的转型发展贡献智慧。苏州恒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受益企业,通过与研究院合作,这家华为公司的供应商开发出了自动压螺母机、自动涂胶机、精密注塑件力学性能分析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装备,既节省了人力,又提升了通信产品零部件的生产质量。“我们研究院还在研发精密注塑杆件自动螺钉装卸机、设备按钮注塑件自动生产及检测装备,目标是打造一条精密制造智能化生产线。”林献坤说。
自动压螺母机
而今,“科技镇长团”开始关注太平古镇的文化创意产业,促成了上海交大设计学院、上理工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和当地文创企业的对接。今年4月,院校见习实习基地在太平古镇成立,吸引上海大学生到古镇施展才华。
上海智囊为温州发展献计
在扎根长三角的上理工科研团队中,还有多位智库专家。2009年,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永庆教授在服务温州地方政府6年的基础上,牵头成立了以面向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为特色的上海理工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这是该校在长三角建立的21个技术转移中心之一。截至2017年底,该中心共承担温州市各级地方政府规划项目及研究课题149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地处浙南、闽北、赣东地区,温州如何加快建设成区域中心城市?张永庆带领团队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与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提交了《关于温州打造浙南闽北赣东区域中心城市的研究与建议》。在这份报告中,他们从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生态建设、交通格局构筑、区域产业布局等4个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一系列建言,得到了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的批示。
上理工温州技术转移中心还为温州西部生态产业带的发展献计:请当地最好的工匠加固老建筑、用传统工艺铺设古道,将文成县打造成热门景点;以“一纵五横”交通网络为依托,构筑“一带五轴三区”的空间开发格局……张永庆主持编制的《温州西部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经温州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对温州西部发展,尤其是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科技创新人才一样,经济管理人才也通过校地合作在长三角快速成长。近年来,上理温州技术转移中心引导多名硕士研究生到温州市发展改革委实习,并与天信仪表集团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也为企业搭建了产学研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新载体。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