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由南通市网信办、崇明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启东市委宣传部和统战部承办的崇明南通两地网友启东采风行活动在启东进行,小编有幸一起去启东参观考察,近距离地了解了和我们一衣带水的这个邻居。
今天,吾哩宝岛也迎来了来自江水对岸的小伙伴儿。由崇明区委统战部、崇明区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生态岛崇明行”新阶层人士系列活动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调研活动,来自三地宣传、统战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三地网友共同来崇明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崇明生态岛建设成果,积极为生态建设献计出力。
第一站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端,总面积约696平方公里。保护区是中华鲟的“幼儿园”,特有的“待产房”,又是重要的“产后护理场所”;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的、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同时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
基地内集中展示有中华鲟、江豚等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保护区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抢救救护,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环境和中华鲟及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目前,崇明区已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纳入崇明“东海瀛洲”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范围,将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崇明科普旅游的新亮点。
第二站竖新镇仙桥村美丽乡村
仙桥村位于竖新镇北部,村域面积2010亩,村民户数745户,常住人口1678人。仙桥村注重“生态仙桥、发展仙桥、和谐仙桥、文明仙桥”建设,使昔日比较落后的贫困村,成为小有名气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先后荣获全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仙桥村注重生态引领,从“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着手,通过在村域河道及主干道路边栽种花草苗木,增添一份绿;对村级泯沟进行清淤保坍,对农户墙面、围墙进行粉刷改造,增添一份净;整治农户宅前屋后环境,让每家农户前有花园后有菜园,增添一份美;在主干道及农户集中区,增装路灯、点亮农村,增添一份光四项举措,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着力打造“美的环境”。
注重创新引领,仙桥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广泛发动村民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引进和培育了惠杰果蔬、春润水产、正农蔬菜等合作社,探索形成了创意民宿等项目,通过积极打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打造“美的产业”。
注重思想引领,仙桥村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开展“文明户”“星级户”评比,组织开展家风家训征集,形成《仙桥村村规民约》,并成为村民日常行为的“指南针”。此外,还主动吸纳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自治骨干力量,形成了“妇女之家”“老舅妈工作室”等自治团队,着力打造“美的村民”。
第三站江南三民文化村
江南三民文化村以江南地区传统的民间、民俗、民族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衣、食、住、行、艺、玩、商七个主题来分类。展示了崇明4大特色展示馆和56个民间民俗展览馆。江南三民文化村是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大世界基尼斯记录中华龙的展示地,还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间民俗民族展览馆群落。
第四站杨氏文化楼
杨氏文化楼由上海阳刚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刚创办,被中宣部等六部考察后评价为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生动典型。文化楼小院分为幸福家园、百年遗存、怡沁亭、杨氏人风采、书屋、电视室、棋牌室、丝竹乐等不同区域,暑天还包场放映露天电影,为打通文化宣传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作出了积极推动作用。
杨刚先生也是阳刚民间音乐馆的创始人,其搜集了大量中国民间音乐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参与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瀛洲古调的同时,还积极抢救、收藏有关民间音乐的各种乐谱、手抄本、手稿、影像资料和实物。
2016年,杨氏文化楼被命名为港西镇北双村百姓文化睦邻点,365天对外开放,开展各类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活动,成为当地百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五站香朵开心农场
香朵开心农场坐落于被誉为“全国美丽宜居乡村”的庙镇合中村,占地面积200余亩,共有民宿12幢、房间48个。农场以生态农业为轴心,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构建成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循环经济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生态的开心农场。
“香朵”是崇明首批开心农场之一。农场中心英伦风格的红砖洋房,是农场餐厅、咖吧和农产品展示厅。洋房前面草坪可举行音乐会、亲子游戏、草坪婚礼等,也可为孩子们提供滑梯、秋千等户外项目。洋房西侧还建有可容纳百人以上的bbq场地,也有可供游客互动的“羊肠小道”。
香朵开心农场的投资人来自宝岛台湾,在上海拥有多家知名西式连锁餐厅,餐厅一向以情调、设计出名。开心农场的出现,不仅让合中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还将村民闲置的民房利用起来,并解决了周边近60户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香朵开心农场投资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合中村党支部的协调下,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农场内所需的水果、蔬菜、禽类等物品,优先从合中村村民采购,帮助村民群众增收致富。
第六站三星镇田园综合体
三星镇结合土地整治成果,在立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上,融合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为一体,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初步建设形成“创新农耕文化”“农事感悟体验”“智慧农村系统”为主的三星镇田园综合体。
其中“创新农耕文化”:陈列反映三星镇风土民情习俗的展品和农具,从一粒米的演变展示三星培育区域化农产品品牌“海棠一号”的历程,体现三星打造海棠系列产业的坚定决心,展现浓厚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度融合。“农事感悟体验”:设立种子馆和百蔬园基地,领略种子的奇妙世界,赏析果蔬的绿色生态,体验农事的自然趣味。
“智慧农村系统”:打造“智慧三星”信息化管理中心,以实现全域云平台社会信息化智慧管理为构想,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切入点,逐步纳入智慧河长、生态农业、网络化管理、居家养老及农村大健康等内容,努力实现农村创新管理的全域化、信息化、智能化。
三地小伙伴儿也为崇明生态所吸引,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呼吁更多人投身到崇明生态岛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