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2018-10-9 17:30:15发布84次查看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这四十年是中国发展腾飞的四十年,我们的国家以开放的思想促改革,以创新的勇气促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我们生活的田林社区也在改革开放大浪潮里经历了蜕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触摸时代变迁!
钦州北路现貌
“你看,现在这条车水马龙的钦州北路,以前叫姚家浜,每家每户沿河而居,再往外就是一片农田。”71岁的周国芳是土生土生的本地人,见证城乡变迁。而今,小河浜变成大马路,市六医院、西南位育中学、田尚坊时尚生活中心坐落两边,串联起便捷生活。
从远处眺望,如今的田林社区高楼林立
周国芳家住的“长春新苑”,名字源于“长春大队”,所在的虹桥乡曾是上海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1981年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长春大队当年总收入增加了55万元。农民富裕、生活改善引起了媒体关注,新民晚报在1982年1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本市郊县今天传来喜讯,上海县虹桥公社长春大队四百多户社员从今晚开始,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
图为如今的长春新苑小区
“当时电视机可稀奇了!”周国芳记忆犹新,三百多台14吋凯歌牌全频道电视机,套着橙色电视套送达家中,还有技术员挨家挨户帮助调试。“能收到北京和本地的电视节目,后来就赶上了《霍元甲》热播。”
1984年9月,上海开展区县行政区划调整,虹桥乡部分地区划入徐汇区。1985年5月,田林街道成立,乡野农田上建起新村公房、道路交通和配套设施,周国芳也从庄稼人转为工人,进入上海半导体器件厂工作。“比起农民看天吃饭,做工真是幸福多了。”
图为柳州路靠近六院路段未辟通前
图为1987年2月26日,市六医院宜山路新址开工打桩
1991年,长春居委会成立,沿用“长春”之名,直至1998年更为“千鹤二居委会”。1995年,周国芳到居委会工作,眼见其从姚家浜旁的一间小平房,到配备数字电影室、自助图书室、艺术辅导室和文艺展示厅,从一支拳操队到十余个文体社团,覆盖读报、声乐、戏曲和舞蹈,居民生活愈发和美。
图为现在的柳州路(靠近市六人民医院)
家门口的市六医院,为社区居民看病就医提供了十足的便利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曾经的长春村地区新楼拔地而起,厨卫独用、高层电梯、小区绿地开启全新生活。而在田林地区,公共配套也日益完善:三号线、四号线、九号线轨交通达,10家幼儿园和9所中小学,市六医院等医疗资源,宜家、光启城、徐汇日月光等商业综合体,蒲汇塘边绿意盎然的亲水平台,生活便利度折射城市软实力。
“以前是‘有田有林’的偏远郊区,现在是‘又甜又灵’的中心城区!”周国芳笑说。这是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初上海城镇化率达87.6%、为全国第一。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