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请回答1088!在长宁这条百年弄堂里,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秘密

2018-10-9 5:42:59发布70次查看
  如果说建筑是可以阅读的,那么每一本城市之书都有不一样的符号。比如北京之书里是一块块四合院,上海之书便由一条条弄堂编织而成。如果说城市是有温度的,那温度一定由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留下的记忆组成。而上海人最温暖的记忆正是儿时弄堂里的声音:晚饭后弄堂里踏鞋板儿的声音,锅碗瓢盆的声音。愚园路城市更新中,研究人员和设计师选择了这样一条典型弄堂——愚园路1088弄,在这一条百年弄堂里,寻找答案。
1
一条建了百年的弄堂
愚园路1088弄——宏业花园始建于1900年前后,中西混杂,建筑风格不一,不但拥有独立式花园洋房,也有联立式花园洋房,均为砖木混合结构。其中北部9幢假三层花园住宅为段祺瑞之子段宏业与1920年所建,故名。
其实一次弄堂的改造是一次艰难的探索,是历史与未来的连接,是情怀与现实的磨合,所以对于1088弄的更新,金地华东设计部将携手创邑、上海埃微建筑设计工作室的shaw建筑师、以及上海五贝的建筑师tom共同完成。
更新前的一次次探路
刚接手1088弄的更新时,设计师们在愚园路的弄堂里逛了好多天。一开始,目光始终是放在寻找“可以改造的房子”或者“可以改造的场地”上,但随着在弄堂“瞎逛”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是看到了一些比房子更有趣的事情——老爷叔很喜欢聚集在弄堂口“嘎讪胡”;因为有个很醒目的垃圾房,居民显然更喜欢坐在修鞋铺前消磨时光;来来往往的人总喜欢看看弄堂里的3颗大树,小孩子们其实也很喜欢在树下穿梭嬉戏……
当我们观察的时间越长,弄堂居民的行为活动与弄堂空间的关系就越加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如果把整条1088弄堂空间都看作是居民们的“公共客厅”,那么居民在其中所习惯的旧有弄堂生活状态的呈现,是应该通过设计来被鼓励和强化的,其中较为消极的空间区域,则可以根据观察得到的积极模式去加以优化和调整。于是,那些通过现场观察所呈现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成为了我们所有设计师公认的在整个设计方案中最为重要的支撑。
人和阳光都在空间中互动起来
今年,微更新从愚园路街面的改造延伸到了弄堂里,设计师shaw希望通过细节的设计,让这条百年弄堂能有更多可能相遇、可能相聚的空间,思考如何改变弄堂居民的相处模式,考虑弄堂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
对于1088弄的改造,shaw首先从紧贴着围墙的3棵梧桐树出发,将原本树背后的实墙以3种不同角度的v形切开,并设虚实金属栅板隔断。打破种种无用的空间隔断, 为树植腾出更多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局部打开了围墙后的神秘花园,开放式的空间利用也能引入更多阳光,解决通风采光问题。无论是人还是阳光都能在空间中互动起来。
除了能引入更多阳光,树池也同样采用v形植草砖铺设,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围墙切口用倾斜金属断面,将原先的自由落水优化为有组织排水,引导浇灌树根,马路牙子45度倒角处理也更加柔和, 让居民在游走时也增添了许多惊喜或是探寻空间的乐趣。
梧桐树的旁边shaw还增设了一个可供居民乘凉的金属和石材结合的街边道具(street furniture),让过路的人可以坐下玩玩手机,居民们拥有更多可能互动的机会,使弄堂更有生气。同时座椅顶端预留了能够种植绿化的空间,斑驳的老墙和绿意盎然的盆栽相映成趣, 弄堂里的居民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清新小天地。
在整条弄堂的中间位置,是一处公共垃圾房,这是老旧里弄社区统一配备的。然而,这样的公共卫生设置对公共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将这些负面影响讲到最低程度,shaw在保留厢房的前提下进行小升级,保留瓷砖改变配色,门口增加冲洗下水道,升级投放口到经典极简。待改造完成后,远观去像极了一个笑脸的模样,弱化了垃圾房的负面影响,为弄堂创造一片富有趣味的景象。
1088弄更新是一种情怀释然
来自上海五贝设计的tom是一位极其文艺的景观建筑师,步行在1088弄的同时便感慨道:“从步行在愚园路到1088弄堂口,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历史沉淀,像一阵风,很轻柔的讲述:梧桐、建筑、街道空间;就像看见了一段极难复制的历史,它已经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了,也正是这些情感,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去倾听、思考,空间需要复兴。设计亦是更新,用艺术留住记忆,用空间留住故事。”以下是来自灵魂画手tom的手稿。
走进1088弄,最先映入眼前的是红砖铺就的大门,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但这也是海派文化的特色。门楼上书“宏业花园”四个大字,也显示了弄堂的身份,同时门楼面对的是愚园路,是临街的一部分,所以tom希望保留门楼,加以修缮,修旧如旧,保持愚园路整体风貌;
弄堂中间的道路目前是人车混行的,因此门卫房便承载了弄堂的多种功能,收发信件、管理进出车辆、人员等,设计中便思考如何运用门卫房的空间改善,让居民安全便捷的行走、让环境更优美,赋予弄堂新生命。
与门卫房紧邻着的是社区布告栏,放在尺度只有2米的人行道上,从公共空间设计的角度考虑,需要把门卫房的视觉延伸,与布告栏结合成一个完整的面呈现,昭示性更佳;通过梳理街巷,营造富有社区温度的巧妙空间,把门卫房的一个门改到侧面开,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围墙,营造一个富有文化和互动装置,弄堂的温度从此提升,人们可以在这个小空间内体验互动的乐趣、情感的交流。
门卫房对面是一个老房子的山墙,紧邻着1088弄的门楼。这个空间与对面的门卫房是一个呼应空间,空间设计上tom选择结合山墙营造一个“画框”,这个“画框”界定了这个有趣的空间,视觉上还呼应了门卫房。通过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浪漫的绿色植物空间、富有现代艺术感的休憩座椅、贴心的室外组合家具等细节,营造了一个专属弄堂居民的“城市客厅”空间。
同时,tom将弄堂艺术馆一侧的人行道加以修缮,作为居民的安全步行道,与中间4米道路人车分流,居民在步行的同时,不仅可以更贴近社区艺术馆,也更加安全,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情感互动、交流,弄堂里更温暖了。
平凡生活中的小设计,就是城市中的小惊喜。它能够衍生出价值,让我们随时体验生活的精致与美好。
来源 | 魔都城市更新实验室
编辑 | 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李媛媛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