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的社区公共服务有一组十分亮眼的数据:从2007年的静安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不足2000万元,到 2017年跃升至1.37亿元。短短十年翻了几番的背后,是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桥梁纽带作用的日益显现。
近年来,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区层面的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做实需求导向、做活社会治理、做强社会组织,发挥平台搭建、服务提供、关系协调、资源整合等作用,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活力,引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六个专业联盟凝聚优秀人才
成立以来,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总支坚持 “党建工作贯穿社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始终”的理念,创建了区域化党建格局下社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 “共同行动”工作联盟。10年来,区社联会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把握社会组织发展方向,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组建党建引领工作指导员队伍和公益导师团,积极开展社会组织优秀领军人物对青年骨干人员的传帮带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区社联会还先后成立了社区调处、青年志愿、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六个专业联盟,并与相应的政府部门相对应。专业联盟组织设置的创新,使得全区各类专业的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和枢纽管理的推动下,培育发展有序推进,社会协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九年前,当22岁的卜佳青寻到静安区社联会时,他已经在防艾工作一线奋战了近四年,然而因为防艾工作的敏感性,团队的工作一度陷入瓶颈。正当卜佳青在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之间纠结不已的时候,静安区社联会向其递出了橄榄枝。社联会的工作人员为卜佳青的团队在各部门间奔走协调,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最终成功将该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落实在静安团区委。
在卜佳青看来,静安区社联会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使他们寻找到了继续坚持下去的路径,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让闲置资源流动起来
在许多公益人士看来,静安区社联会无疑是一片十分适宜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公益沃土。依托区内丰富的企业资源,静安区社联会为青年社会组织与20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搭建起了合作桥梁,组织开展各类青年活动10000余场次,参与活动人次逾100万。
评判一家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水平高低,除了看它凝聚了多少社会组织,也要看它萌发了多少种创新模式。年轻的社会组织好比 “雷达”,他们能够精准探测到那些适宜生长、发展的土壤,继而生根发芽。
在注重体量的同时,静安区社联会还吸引了不少国内领先的创新模式在这里试水。中国第一家o2o慈善商店、中国第一家o2o体验商店纷纷落户静安。线上慈善商店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全职和兼职的工作机会。而线下的体验商店则解决了居民做公益 “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落地社区的同时,也让慈善超市成为了人人能参与公益、体现公益价值的地方。这家线上线下打通的 “慈善超市”每年销售各种闲置物资近10万件,目前共开设4家线下实体慈善超市,解决了16名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专业团队来当“润滑剂”
旧区改造,往往最考验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城市在不断生长,静安区近年来也有不少旧区改造项目。在此背景下,静安区社联会提议成立了上海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直接将居民矛盾的接待窗口设在了建筑工地上,在一线调解社区矛盾。专业团队的入驻让社区调解的效果进一步显现:据统计,自2008年成立以来,洪智中心共化解了九个新开工总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的施工基地和周边居民的矛盾,使项目全部步入正轨。
洪智中心仅仅是静安区社联会社区调处专业联盟中的一员。 “大陆调解工作室” “一致心理咨询中心” “启明人民调解工作室”……社区调处专业联盟拥有精通 “十八般武艺”的各类能手。他们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讲情讲理讲法,用心用情用智慧化解繁杂的社区矛盾,成为社区里的 “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