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金山区漕泾镇护塘村党总支书记沈银欢:扎根农村15年只想为村民办实事

2018-10-8 9:52:25发布117次查看

究竟是在高楼林立的摩登都市工作?还是回到平静的农村工作?这是如今摆在一些年轻人面前的选择,15年前,这道选择题同样摆在了金山区漕泾镇护塘村党总支书记沈银欢面前。
当年沈银欢从中专毕业后进外资企业担任部门主管,月薪4000多元。一次偶然的机会,沈银欢看到自己的家乡护塘村在招聘村主任助理,对农村有着特殊感情的他选择了去应聘。“当时家人反对过,公司领导也挽留过。”沈银欢从月薪800元开始干起,一干就是15年,“当村官的确有许多难以言说的甜酸苦辣,不过我还是感到很幸福”。
为动迁村民建30亩蔬菜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官,沈银欢有着人熟地熟的诸多有利条件,“村里的叔叔伯伯和老大娘既是我的邻居,也是我工作服务的对象”。不过,沈银欢却发觉朴实的老百姓有着“两副面孔”,“如果我自己去调研,村民们说起话来总是有啥讲啥;要是跟着村干部去调研,他们说话便变得非常客气,更不愿随便多说一句话”。
在沈银欢看来,村民愿不愿意说实话,就是信任度的问题。因此村干部应该多做实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赢得村民的信任。前不久,一位动迁村民遇到了没有地可种的尴尬,于是找到沈银欢诉苦,“村里规定小区里不能种植蔬菜,我们天天去街上买菜,生活成本增加,真的有点吃不消。”在走访中,沈银欢发现很多村民都在反应这个问题,于是他便与村班子讨论,最终决定把一个约有50多亩沙石料堆场搬迁后闲置土地进行平整,其中20亩用于种植绿化和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其余30亩土地供小区里200多户动迁户有偿使用,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成了村民最爱去的蔬菜地。
为此,沈银欢总结了一套工作经验:“要让村民在熟悉场所发表意见,防止怯场而不说真话;要向村民不耻下问,防止看脸说话而不说实话;听意见时认真做好记录,更要防止敷衍了事。”
创成金山首批“无违村居”
如今漫步在护塘村内,水清岸绿、绿树成荫、宅基整洁,一派精致江南水村好风光。其实,护塘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辖区内3400亩耕田,18个村民小组和1个动迁小区,管理难度不小。
因为村里外来人口多,其他镇动迁过来的居民也多,就拿拆违来说,个别外来村民不买村委的账,他们抛下一句话:“我又不是你们村里的人,你凭什么来管我?”沈银欢听了不但不生气,觉得村民“怼”得还挺有道理。于是,沈银欢和村干部们一起商量,在村民委员会对面醒目位置上,竖起了一面“五违四必”整治公开墙,墙上标明每户村民的拆违进度。
事实证明,一面公开墙比村干部说一千句话还顶用,村里马上形成了相帮互督、唯恐落后的拆违面貌。去年护塘村2.27万平方米违建全部拆除,创成金山首批“无违村居”。村干部权力小了,威信反而提升了,工作推进顺畅了。对此,漕泾镇党委书记罗华品认为:“如今就需要沈银欢这样有想法、有干劲、能做事的年轻人,为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把权力真正交给村民
近几年,护塘村有不少涉及国家建设项目,比如建铁路、造变电站、筑铁塔等,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里负责事前拿出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按照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的细则进行实施。沈银欢说,“不论是村干部还是外来干预,一律不准额外照顾。”
国家在建变电站时需要征用村里一片土地,村民代表小组按规定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征地劳动力安置名额时,有一名村民没有划进,于是他凭着与村领导有亲戚关系,便想找村干部要个名额,可得到的回答是请尊重村民代表的意见,硬是不给这位“官亲”的面子。
“要把权力交给村民,才是尊重群众的表现。”2012年3月,沈银欢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成为村里最有“实权”的人物,对此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培育主人翁精神,沈银欢带着村民一起先后修订完善了12条《村民公约》和32条《村民自治章程》,翻开这些村规民约,每一条都以“我们”起笔,字里行间渗透着自治精神……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