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苏浙皖百余名演员集聚上海大世界,十三个剧种“打擂台”!
2017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携旗下京、昆、沪、越、淮、评六家院团与大世界展开合作,共同培育并推出戏曲驻场活动品牌“梨园新韵大世界”,共完成演出179场,让观众“零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多方位满足市民观众的文化需求。该品牌不仅让中心旗下青年演员增加专业素养与演出经验,同时也收到了广泛的好评与赞誉。
经过一年多的策划与筹备,“东方之韵·梨园武荟——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活动”携手大世界“再续”缘分。活动旨在让观众充分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甘苦与中华戏曲的无穷魅力。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海虹等领导启动活动。
此次活动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中国剧协、沪苏浙皖四地文联和上海黄浦区委宣传部指导下进行,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同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局策划举办。
活动上,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评弹、绍剧、扬剧、平调、瓯剧、乱弹、梆子戏、黄梅戏等十三个剧种将轮番上阵。观众有机会一赏把子功、毯子功、扇子功、水袖功、手绢功、髯口功、帽翅功、赋子板、耍牙、踩跷等武功技艺,体味何为“剧种荟萃,技艺精湛”。
携手大世界,再续缘分
回望历史,上海大世界的舞台上走出来过很多名角儿,但这里同样也是新人的一个“试炼场”,大量的戏曲演员在成名前都在这个舞台上磨练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世界更是成为青年演员的主场。
始建于1917年的大世界,曾是中国首次男女同台表演的场所,戏曲、曲艺名角一唱成名的舞台,新人云集的孵化地,更是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聚集地。一百年来,大世界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缩影与见证者,也是上海向国内外展示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来自四面八方的戏曲名团名家纷纷在此登场,一批在近现代中国艺术史赫赫有名的大家,从上海大世界“走向世界”。
从左到右:盖叫天、小杨月楼、孟小冬
注:展示节目顺序以当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