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为什么叫“周家桥”了,这么多桥你走过几座?
2018-10-6 5:53:49发布90次查看
到现今的高档住宅聚集地,
几十年来,
周家桥经历了新旧两重天的巨大变化。
最初,
周家桥并非地名而是桥名,
原先是古北路和长宁路上一座木桥的名字。
周家桥
据传19世纪中叶,百姓每逢春秋前往周太仆祠(清雍正六年,松江知府周中鋐治理吴淞江殉职后所立)进行祭祀活动。从上海县城到祠堂必须经过吴淞江支流西芦子浦。为方便过河,人们就在西芦子浦上修造木桥一座, 即名“周家桥”。
但“周家桥”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周家桥地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已经建起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桥梁10座。
01
泸定路桥
泸定路桥是苏州河上的第31座桥,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泸定路桥南起威宁路天山路交叉口,北至普陀区泸定路云岭东路交叉口,横跨长宁路、苏州河、光复西路,毗邻长宁区高档住宅区和在建的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的中心地带。
02
古北路桥
古北路桥位于长宁、普陀两区交界处,于2007年12月建成通车,南起天山支路古北路交叉口,沿古北路向北,跨越苏州河后,至普陀区的大渡河路云岭路路口,该桥为东西两侧双幅桥,每幅桥宽16米,主桥采用一跨过河,苏州河中不设桥墩,以方便通航。不仅是车辆进出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一条主要通道,也是连接铁路上海西站、南站的道路客运走廊。
03
强家角人行天桥
改革开放以后,长宁区人民政府根据群众交通出行的需求,对强家角人行桥进行规划设计,并于1997年12月16日,建成强家角人行天桥,极大地方便了苏州河两岸的行人来往,强家角渡口的渡轮也就停航了。
“再坐一次吧,以后这里就没有渡船了。”1997年12月16日上午9点35分,苏州河上最后一班轮渡从强家角渡口的南岸驶向北岸。那天,天空飘着细雨,送走了这艘寄托着无数回忆的“沪客107”号渡船。强家角渡口轮的渡停航,也是上海市区苏州河最后消失的一个轮渡。
04
三座平行的中山桥
中山桥原是中山西路三号桥,南接中山西路,北连中山北路,始建于1930年,1937年毁于8.13淞沪会战。不久之后日军在原址建了一座军用桥,在西侧另建一座人行桥。1946年,拆旧桥重建新桥,1949年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49年底被修复。该桥成为周家桥境内磨难最多的桥。
1960年现址又重建,1985年整修,随着内环高架的贯通,目前的中山西路三号桥已不单是一座桥,而是同步建造了三座既并行又各自独立的桥,中间一座为内环线高架路桥。高架两侧各建一座高度不对称的跨越苏州河桥梁。三座平行的中山西路三号桥,也以其构思独特,成为苏州河上内环高架路快速路网和交通主干道的重要桥梁。
编辑丨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李媛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