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看思维:徐汇实验小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思维品质的校本研修机制研究”课题组讨论活动
2018-9-30 0:00:00发布117次查看
9月27日下午,徐汇实验小学课题组开展了交流汇报活动,围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思维品质的校本研修机制研究”课题,为“内在教学思维品质”匹配可观察的“外显教学行为”。我校还有幸邀请到区教研院的杨向谊老师深入本次活动。
讨论开始前,大家先简要回顾了本课题中核心概念的界定,明确了“教学思维品质”的定义框架。接着,确定了思维品质的基本载体为“日常教学五环节”,即以日常教学行为作为观察对象。由于在交流前,课题核心组已提前准备了提纲式的草表,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枚举,各位组长事先都征集了组员们的想法,所以本次活动中的汇报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出每一位课题组老师的思考结晶。
四位小组长作为代表依次上台汇报,以巨幅大字报罗列出能够反应核心概念中四个“思维品质”的各种教学行为,还一一做了配对,形式各具特色。第一小组用关键词作为“题眼”破题详述,对系统性思维的阐述特别具体,尤其是关键词“单元”引起了各学科教师共鸣。第二小组则是按照草表提纲分条详述,尤其对“学情”“目标”“教材”三元素之间的关系讲述得特别细致。第三小组选择用导图样式呈现,有具体的教学片段实例和教研情境实例佐证各项条目。最后,第四小组以清楚的表格来展示,关注最终形成量表时的表述宜简练的特点,所以直切重点,突出青年教师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并找到教学行为上的外显反应,对青年教师教学思维品质的要求还有从“基础”到“进阶”的分段式解释。每一小组由不同学科的老师组成,跨学科交流带来了更多思维的碰撞,给我们更多灵感和启发。
会末,杨老师肯定了在座老师们活跃的思维状态,并对本次活动做了专业点评、梳理和指导。从活动的事先策划到互动环节的设置,从关键问题的聚焦到对核心概念的反思,从课题研究走向的规划到后续步骤的跟进……杨老师的点拨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最后,焦轶萍校长和陈霆婷校长也肯定了课题组老师们的努力,为大家的成长感到欣慰。虽然过程艰辛,但大家不再畏惧科研,对本课题的研究也多了一些信心——只要肯下功夫,勤加思考,协同合作,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责审:刘长琨)
徐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