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击乐集”首度来华,2018上音国际打击乐节精彩开幕
10月1日晚,2018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节暨第三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开幕式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应邀担任本次开幕式演出的是来自美国打击乐团“打击乐集”(percussion collective),这是他们的中国首演。从10月1日到6日,打击乐节将奉献五场音乐会、十场大师课,此外还有600位打击乐选手集结上海进行激烈角逐,比赛场次共计46场,涉及八大打击乐器。
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明星”打击乐团
“打击乐集”今年3月刚刚成立,集新一代打击名师于一体。创始人和艺术总监是耶鲁大学教授、著名音乐人罗伯特·范·塞斯。他被称为“现代马林巴之父”,出版过6张专辑,在全球首演逾百部马林巴作品,在25个国家教授超过400节大师课,并经常在国际比赛中担任评委。“打击乐集”的其他成员包括与林肯中心室内音乐协会和卡梅拉塔太平洋室内乐团合作的打击乐手,迈阿密佛罗斯特音乐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马萨诸塞大学等高校的名师,可谓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明星”打击乐团。罗伯特希望,“打击乐集”能打破传统、颠覆理念,开辟打击乐的新纪元。
开幕演出最让人期待的作品莫过于艾美奖最佳编曲奖获得者、作曲家加斯·诺伊施泰德为“打击乐集”创作的《海上漂流》。这部作品今年春天在美国首演,用打击乐赞颂了海洋之美。作品分为三个乐章,充满了光与水的互动,结合多媒体影像,呈现了人类鸟瞰海洋、从海面以及水下的视角来看待海洋的不同感受。加斯·诺伊施泰德说:“大二度的音程在整部作品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我而言,它象征着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代表着天水相交以及二者界限时常模糊不清的景象”。
除了《海上漂流》,“打击乐集”还带来了“简约主义先锋”史蒂夫·赖希的作品《打击六重奏》和《琴槌四重奏》。英国《卫报》曾评价:“只有少数的在世作曲家能被称作引领了音乐是的方向,而史蒂夫·赖希正是其中之一。”音乐会下半场还演绎了作曲家蒂埃里·德·梅、安倍圭子和安迪·保秋的作品。
“打击乐集”乐团此次在上海停留期间,还将于10月3日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进行一场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进行一场有关美国简约主义视觉与音乐的对话。
除了“打击乐集”,亮相2018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节的还有来自荷兰的“tromp”打击乐比赛获奖者们、来自法国的著名打击乐演奏家尚·乔法瓦和他的乐队等,他们都将带来不同风格的精彩表演。
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中心艺术总监杨茹文教授和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皮博迪音乐学院的打击乐教授罗伯特·冯·赛斯联合担任评委会主席。
600位选手参加角逐,寻找“爆裂鼓手”
“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已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ipea即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成立于2014年,由全球著名打击乐音乐家、教授联合发起,旨在促进国际各大音乐院校和打击乐教育机构间的音乐交流,推动打击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今年的赛事得到了21所国外顶尖音乐学院与国内18所音乐院校联合支持和参与,比赛评委阵容强大,由75位国内外评委组成。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中心艺术总监杨茹文教授和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皮博迪音乐学院的打击乐教授罗伯特·冯·赛斯将联合担任评委会主席。
虽然中国的打击乐学科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学习和热爱打击乐的国人越来越多,水平也迅速提升。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成立以来,异军突起,培养出来的人才迄今已在国际比赛中斩获了多项大奖,填补了中国选手在定音鼓、小军鼓、马林巴、颤音琴、爵士鼓等各个领域的国际奖项空白。
豪华的中外评委阵容、高标准的国际赛事、丰富的音乐会和大师班,让“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节暨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 逐渐成为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与远瞻性的专业打击乐赛事,在国际打击乐届日渐享有声誉,一批年轻的打击乐手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10月6日晚,本届国际打击乐节闭幕式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三位历届大赛爵士鼓获奖选手将与三位来自日本、美国、荷兰的爵士鼓大师同台献艺,带来一场爵士鼓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