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崇明案例”成生态发展样板

2018-10-1 13:28:56发布82次查看

长江大桥 黎军摄
东方网记者奚亮10月1日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生态屏障,崇明区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发展持续加码,以生态优先的“崇明案例”渐露锋芒。
崇明地处上海入海口,是长江“门户”、长三角“前厅”、上海“北大门”,由于受地缘、历史、基础等因素影响,崇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上海市其它地区,自上世纪末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崇明一直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将崇明岛建设成为生态岛,崇明自此开始生态发展之路的探索。
植树造林历来是崇明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2000年起,崇明林业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入大规模、强投入、快节奏的大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类森林资源4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25.7%。林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崇明三岛成为上海最美丽、最生态的地方之一,三星海棠花溪、竖新玉兰大道等一大批林地已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天然氧吧,到“十三五”末,崇明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0%。
东滩湿地 陆一摄
2003年,时任上海市长韩正同志来崇调研时提出“崇明要建成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文明昌盛、产业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的与世界级城市相适应的生态绿岛”。2006年,上海市政府《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岛的总体目标,崇明的生态建设实现了从生态修复向生态优化延伸、从生态建设向关注民生延伸、从生态保护向产业发展延伸,生态岛建设的推进机制初步建立,生态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东滩候鸟保护区 黎军摄
生态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还应落到小处,落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崇明区共有农村户数约23.2万户,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势在必行。从2009年起,通过新建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崇明区共实施了约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间,共采用过12种污水处理工艺,排放标准为《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暂行规定》中二级标准。2017年以来,崇明区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的目标要求。
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白皮书,明确要按照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以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形成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初步框架。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充分肯定崇明生态岛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其绿色经济教材,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
期间,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崇明区自2015年开始创新推进开心农场建设工作。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崇明区发现农家旅游、观光旅游等传统模式,存在对农业带动力不强、对农村影响力不大、对农民受益面不广,且功能单一、特色不突出、品质不高等问题,能细看、可回味的休闲农业项目并不多,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需求。
庙镇 黎军摄
2015年,崇明区提出了建设开心农场的新概念,坚持“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以市场化为手段,经过几年的持续推进,全区已有12个开心农场项目签约启动,其中竖新镇东禾九谷、庙镇香朵开心农场项目已完成功能布局、农田设施建设、水系改造、景观绿化、民房精装、营业许可等工作,已正式营业。
时间步入2016年,崇明区的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跨越提升的态势。2016年末,崇明区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更开阔视野、更高水平和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推进工作大会。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崇明区为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靓丽名片,在全域18个乡镇、269个行政村、129个居住小区、16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282家沿街商户、34.5万户居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体系。区内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一镇一方案”,并与区政府签订了2017-2018年《工作目标责任书》。
在运行模式上,崇明区对城镇居住小区和农村地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行业指导运行模式。源头分类方面,在生活垃圾产生的初始源头,首先由城乡居民在家中按照“会腐烂的”“不会腐烂的”进行精准分类。在湿垃圾处置工艺方面,崇明区还引进国内技术领先的上海复振科技、深圳大树等5家企业,依托18个乡镇湿垃圾末端处置站点,通过生物菌种发酵、空气磁化、微生物降解等无害化处理工艺,全面提高湿垃圾终端处置水平。
长期以来,崇明立足自身实际,摆脱了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束缚和路径依赖,全区上下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识。在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的同时,有效推动了生态与经济社会各方面有机融合,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并探索形成了具有崇明特色的生态发展新模式。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