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上博赴斯里兰卡考古发现600多片中国北宋瓷片

2018-10-1 5:17:16发布85次查看

一位斯里兰卡当地人用刀砸开一只椰子,把椰子水洒在地上。这是今年8月,上博考古队在斯里兰卡边远地区贾夫纳的联合考古发掘开工仪式现场,当地人用洒椰子水来祝福考古挖掘能够顺利。9月29日,上博方面宣布,经过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发掘,这个被称为“海丝史迹”的行动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什么要到斯里兰卡考古?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从中国沿海诸港出发,经过东南亚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构建了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网络。因此,斯里兰卡在古代海上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与斯里兰卡有2000多年交往史,明代郑和下西洋,曾多次到过斯里兰卡,1911年在斯里兰卡加勒发现的郑和布施石碑,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实证。
经过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的友好协商,自2018年开始,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通过考古发掘、举办展览、人员交流等,共同研究斯里兰卡境内留下的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遗迹和遗物,探寻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与宗教的交流历史。
联合考古队到了哪些地方?
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对阿莱皮蒂、凯茨堡两处遗址进行了发掘。期间,上博考古队员为斯方考古队员做了两场讲座,对他们进行了全站仪、航空摄影、多视角三维重建等软硬件的使用培训,并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和特点。
据上博考古队领队陈杰介绍,贾夫纳在斯里兰卡最北端,离首都科伦坡数百公里,当地交通不便,去一次科伦坡单趟就要坐车十多个小时。在一些非常荒凉的遗迹进行考古发掘时,为了充饥,队员们甚至跟当地居民要一些东西吃,还有的队员爬树采椰子和棕榈果实。虽然条件艰苦,但整个发掘过程中基本没有用过当地劳工,都是队员们亲自动手,而每发现一块瓷片,都会让大家一阵激动。
发现了哪些“海丝”遗物?
在斯里兰卡古代遗址中,考古队员们共发现了出土陶瓷650多片,其中,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烧制年份基本在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初期,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后期。这些瓷器主要产自中国的广东和福建地区,器形有碗、盘、盆、碟、壶等,以广州附近的西村、潮州窑产品为主。此外,还发现了9片耀州窑青瓷碗残片,至少分属于3件器物,另有少量精美的刻划花青白瓷。此次在斯里兰卡发掘的外销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材料,对研究当时的贸易航线、转运网络以及中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博与斯里兰卡方面签订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员交流、培训、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这次海外考古只是第一步,也希望考古成果以展览形式呈现给大众。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