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天然具有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情愫。
弄堂里的市井琐碎,也是上海。
世界瞩目的环球金融中心、自贸区,也是上海。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上海都有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
可真实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
上海也有老城墙?
上海男人为什么拥有做家务的优良传统?
石库门的前身居然是别墅?
……
这些问题是否你也想过?
人与城市,互相滋养,互相影响。
要想了解一座城市,最透彻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的历史。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为你讲述上海的历史。
全网首档普通话、上海话双语音频课程
《葛剑雄讲上海极简史》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注于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的研究。
作为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会沿着历史、地理、人口、语言四条线索,用普通话+上海话,分20讲,将上海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解锁”众多关于上海的冷知识:
你知道吗?
上海坐拥的好几块“飞地”是啥?
上海移民中,遥远的广东同胞居然排在第三?
大家都知道上海,那“下海”呢?
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来上海打拼的异乡者,都会在这门课里,加深自己对上海的印象。
撕去固有标签,涤清成见误解,这个上海,和你以为的不一样。
(点击音频来试听一下吧!)
葛建雄讲上海极简史试听来自侬好上海00:0003:35
《上海极简史》课程介绍
共20讲:普通话+上海话“双语音频”
目录
01
上海从哪里来?
02
滩地上成长起来的大城市
03
上海的母亲河,究竟是黄浦江还是苏州河?
04
上海也曾有城墙
05
租界史的两个面向
06
上海的城市之路
07
历史上的“大上海计划”
08
无移民,不上海
09
无处不在的上海人
10
海纳百川的上海话
虽然葛教授是学术界的“大咖”,但他的这门课程却是面向大众,教给你的,都是有趣有用的新知识。
古时候的上海,长啥样?
但实际上,魔都的发展历程没那么简单。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名叫“上海”的聚落,归当时的秀州(今嘉兴)管辖。
北宋期间,出现了一个叫“上海务”的衙门,负责征收酒税。在古代,只有粮食富庶之地,才会酿酒。可见,此时的上海已经发展为一个比较繁荣的市镇了。
1292年,上海升格为县,属江浙行省松江府管辖。这也就标志着,上海正式建城。
后来,慧眼识珠的康熙帝又在上海县设了江海关,管辖江苏沿海24个出海口所有船舶的税收等事务。
所以说,在租界开埠之前,上海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低调地发光发热了。
面积变大是真的吗?
直到1000多年前,现在上海的大部分市区才形成陆地。还包邮赠送了一个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非常实惠。
所以上海这块土地,其实就是长江的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
而如今,上海的边上还在不断新增土地。所以严格讲,上海现在可能已经不止官方统计的6340.5平方公里了。
无移民,不上海
1843年,上海开埠的时候,城市人口大概20万,但是到1853年就增加到了54万。以后的增速简直快极了:
1910年129万;
1915年201万;
1930年314万;
1949年初达到546万;
……
现在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把户籍人口控制在2500万,加上流动人口,可能接近3000万,都要赶上委内瑞拉整个国家的人口了。
在上海的移民人口中,江浙两省无疑包揽冠亚军。遥远的广东人,居然排在第三位。安徽人占第四,山东人占第五。
英法美日德40多个国家的移民都有。最多的时候,上海曾经拥有15万外国侨民。称之为“小联合国”也不为过。
上海话=方言+外语
宁波话、苏北话、普通话,都被吸收到了上海话里。
★ 但对上海话影响最大的,其实是英语。
上海人说货不好、人不地道叫“昂塞儿”,在英语里就是“on sale”,打折、促销的意思;
上海话里把屋顶上开的窗叫做“老虎窗”,其实它的原文是“roof window”。window是窗,前面的roof用它的声音变老虎。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就产生新的词。
有意思的是,葛教授的这门《上海极简史》还有上海话版本。
上海话讲上海史,你甚至可以拉着爷爷奶奶一起听,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