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宪法精神 树立法律意识——水丰路小学组织观看党员直播课堂
2018-9-29 0:00:00发布98次查看
2018年9月28日下午,水丰路小学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四号楼3楼会议室收看了由上海市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成员、华东政法大学刘松山教授作的《宪法和宪法修改的几个重大问题》专题报告。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刘教授回顾了从建国之初到2004年制定和修改宪法的过程,我国宪法是一部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宪法。1954年宪法诞生后,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通过4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作为党员,只有自己先学好、理解好宪法,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充分掌握了宪法的条文和其蕴含的法治精神,在心中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才能带头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才能把宪法真正体现在党和人民群众意志中,才能把宪法知识普及到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中。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