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财政部来长宁区就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中期绩效考核。考核组希望长宁区能够在划分我国养老服务项目类别方面做探索。同时针对国内养老政策碎片化的情况,希望长宁区通过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聚焦我国养老政策,梳理形成完善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
9月21日,赣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爱群带队,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北京市委党校教授、考核组专家李兵,吉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老龄办专职副主任李恩好等一行8人组成考核组,代表民政部、财政部来长宁区就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中期绩效考核。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市民政局副局长、社团局局长蒋蕊,长宁区副区长洛珠南杰,长宁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章维等陪同。考核会由市民政局老工处处长陈跃斌主持。
区长顾洪辉指出,长宁是上海发展最为均衡的中心城区之一,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幸福养老”指标体系;2014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长宁区举全区之力予以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
将养老作为四个民生领域“优质+均衡”计划之一,率先制定出台了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大资金投入
对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已连续第三年保持100%的增长。
突出融合式发展
推动医养融合,率先推出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一体”模式,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全区所有公办养老机构以及60%的民办养老机构开展了社区延伸服务。
提供高品质生活
结合精品小区建设,率先探索适老性小区、街区的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友好的居住环境。
精准对接需求
率先探索打造“分层分级的认知症照护体系”,推出“养老服务包”“养老顾问”等,打通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开展探索创新
结合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区工作,打造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并着力引进了一批“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为老人提供更加触手可及的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社团局局长蒋蕊代表市督导组对长宁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作点评,评价长宁区是“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突出典型”,认为长宁区做到了“网络齐全、品质精良、强调均衡”,希望长宁区能够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实现新的进步和提升,为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作出新的表率。
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章维就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创新项目等九个方面的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区财政局局长金晓绮作补充发言
市民政局老工处处长陈跃斌主持会议
考核组一行考察江苏路街道长新小区适老性小区改造
考核组一行考察颐家“三站合一”医养结合体
考核组一行考察江苏路街道认知症友好社区服务点
考核组一行考察北新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考核组一行考察新泾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考核组一行对长宁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台账进行了检查
考核组一行考察金福第三养老院养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工作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对长宁区改革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心花怒放”,试点工作高度重视。
“心心相印”,关怀老人落实到位。
“心服口服”,创新成效凸显特色。
“心生敬意”,工作团队锐意进取。
“心生期盼”,创先争优不断突破。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考核组专家李兵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本区改革试点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精细化管理水平高,建立健全改革试点组织架构。
信息化建设推进快,打造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专业化创新力度大,探索全链条认知症照护体系。
考核组组长、赣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爱群对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站位高,改革试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改革任务来落实,作为城市精品城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来谋划。
力度大,主要领导高位推动,部门配合有质有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
范围广,试点工作精细布置,体现了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措施实,多措并举保障试点工作切实有效。
推进快,认知症照护体系的建立健全走在全国前列。
亮点多,八大体系独具特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吉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老龄办专职副主任李恩好对长宁区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他指出:
领导高度重视,机制建立健全。
部门全面发动,试点形成合力。
资金配套保障,满意测评度高。
工作思路清晰,推进扎实有效。
项目精准精细,强化评估监测。
创新成效凸显,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