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路街道多个居民区垃圾厢房变身"景点"
2018-9-28 11:01:41发布98次查看
据静安区消息,家住大宁路街道延长新村的居民如今有个新“习惯”,家中若是有亲朋来做客,总是不忘带他们去看看小区内的新“景点”。这景点,正是从前让人掩鼻皱眉的垃圾厢房。去年5月,全市首家“绿萝环保空间”在共和新路1700弄小区清新亮相,高颜值垃圾厢房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垃圾厢房的刻板印象。运行一年以来,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工作效果显现,目前,大宁路街道辖区内多个居民区垃圾厢房都实现了改造升级,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也已经成为居民区的新风尚。
共和新路1700弄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式公房小区,共有居民1940户,居住密度大。居民区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所占数量最多的是干垃圾和湿垃圾。据了解,试点一年以来,湿垃圾的数量从刚启动时的每天两桶的速度递增,到现在固定为每天二、三十桶。
记者看到,“绿萝环保空间”位于小区主干道路口,面积共约60平方米,根据小区地理位置及小区垃圾量的比例,绿萝环保空间把外厢房的4个投放口全都改造为干垃圾和湿垃圾投放,并在外厢房边加设了洗手池,方便居民对湿垃圾进行“破袋投放”,无需二次分拣。“绿萝环保空间”把可回收物细分了5大品类,分别是纸类、铝罐、塑料瓶、玻璃瓶、电子废弃物,并在室内设置了相应颜色的投放容器,加贴了投放标志,用大色块增加关注和记忆,引导居民源头细分类后,再投放。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绿萝环保空间”的线上线下公告,参与各类活动,了解环保常识。
除了日常空间运营服务以外,绿萝环保空间内还会定期举办小型儿童环保课堂,用儿童可接受的方式,传播科普知识,引导日常践行。此外,今年寒暑假,大宁路街道绿化和市容管理所垃圾分类专管员组织志愿者走进辖区内各个社区,以多形式、多人群的活动,开展了环保日、兑换服务、亲子环保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小课堂”活动,扩大宣传、引发实践、服务居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也随着垃圾分类活动的开展持续高涨,主动分类、主动积分、主动宣传。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的绿色账户持有率已达80%,每天约有380户人家过来参与干湿垃圾分类,每天来空间兑换礼品达30人次。“下楼扔个垃圾,拿卡片扫一扫就可以积分,积分还可以兑换日用品,何乐而不为呢。”家住延长小区的居民这样说道。
大宁路街道在绿箩环保空间成功运营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开始由街道市容所牵头对辖区内的垃圾厢房进行进一步的统一改造。其中延长小区、上工新村、延长中路451弄、东方明珠大宁公寓、宁和小区的垃圾分类站均已改造完成,新改建的厢房成为小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那段时间,居民们的一大乐事,便是围观垃圾厢房,不少居民表示,“这对人触动还是很大的。看到小区环境变美,连垃圾厢房都这么干净美观,很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样乱扔垃圾了。”
如果说垃圾厢房的改变属于直观的第一步,那么垃圾分类保洁员的到来,则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起到了实际的引导和制约。街道统一购买了第三方的垃圾分类保洁员,每改造完一个小区的厢房,就会为该小区派遣相应人数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但承担了小区生活垃圾二次分类的工作,还起到了垃圾分类宣传员的职责。每天上午7点到10点,下午14点到17点,保洁员们都会戴上橡胶手套,拿着半米长的铁钩子,熟练地翻拣着厨余垃圾桶,在分类垃圾桶前来回转悠,把混杂在其中的纸巾、废弃瓶子分拣出来,并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垃圾,同时还要亲自下手,对投错桶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540弄垃圾分类专项保洁员说:“每天我都要戴手套拿着钩子,翻桶六小时。”看到他们每天持之以恒,居民们也心生感动,不少年纪大点的居民还一边念叨着“垃圾要分类,环境更清爽”,一边主动监督其他居民进行分类。
据了解,大宁路街道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小区内的垃圾厢房改造,街道也将聘请垃圾分类专项保洁员这项举措逐步应用到其他分类垃圾厢房已改建完成的小区,让更多小区把垃圾分类与减量这件事情做得更扎实。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