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聋人日长宁"因药无声"公益雕塑受关注
2018-9-28 10:38:04发布81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每年9月份的第4个星期天是国际聋人日,而据统计,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群超过了2000万人,位居各类残疾人群数量之首,而在聋人群体中,儿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药无声”成为了儿童致聋的高发原因,格外令人惋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避免“因药无声”呢?“因药无声”又该如何有效遏制呢?
在长宁区举行的“国际聋人日”主题活动上,“因药无声”公益雕塑揭幕,只见两个巨大的刺眼的药物胶囊堵塞了小朋友的耳朵,神情哀伤的他,让不少在场的市民为儿童“因药无声”感到了惋惜,同时也重视起了儿童致聋问题。不少市民纷纷表示,回家后要整理一下药箱,如果有不适合小孩子的用药,肯定要清理掉。
那么,哪些药是不适合小孩子服用的呢?是药三分毒,不少家长给儿童服用成人药,就容易造成“因药无声”,有的家长认为按成人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殊不知,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目前,在我国,7岁以下儿童约有80万人“因药无声”。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张晓鹏告诉小编,大人的免疫系统是完善的,他能够把药物的毒性成分给过滤掉,但小孩子的免疫系统是不完善的,所以,很多的毒性成分不能排泄掉,在身体里面产生了累积和蓄积作用,就会对身体产生各种损伤,如肝功能、肾功能损伤,甚至损伤听力。
此外,孕期的准妈妈擅自用药,也容易造成新生儿“因药无声”,目前,在我国,每2000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张晓鹏告诉小编,宝宝的肝肾功能,全身的各个免疫系统,都发育不完全,所以这些药的毒性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时候,就会引起各个免疫系统的损伤。
医生表示,不管是孕期的准妈妈,还是成长过程中的小朋友,一旦生病了,就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用药,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药无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