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亏损是“投资失利”还是“落入圈套”?
搭建投资理财群,通过“大师”荐股实施网络虚假证券交易诈骗;招揽投资者“炒外汇”,虚拟外汇交易平台操纵盈亏……这些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常用的伎俩。26日,上海警方通报近期侦破的两起电信诈骗案件,揭露“金融投资”背后的圈套,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大师”荐股,指数全由后台操纵
市民高先生常在网上学习炒股知识。今年3月,一位女网友主动添加高先生微信后,有意无意炫富。当高先生问起生财之道时,她说自己在炒“恒生指数”股票,并把高先生拉入一个名为“刀锋股友群”的微信群。
高先生入群后,“荐股师刀锋”常在微信群内发布自己成功预测走势的消息,“股友们”也在群内晒截图炫耀自己赚了多少钱。在“刀锋”和“股友们”的鼓动下,高先生在群内推荐的网络平台上开户,并投资了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在“刀锋”的“指导”下,高先生很快“盈利”2.1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尝到甜头的他追加大量资金,当出现“亏损”时,“股友们”又以“大盘不稳”“扳回本金”为由,劝说高先生继续投资。今年5月14日,“刀锋”突然退群并关闭网络直播间,接着高先生被踢出群,此前的女网友也将他“拉黑”。前后损失45万余元人民币的高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长宁警方接到报案后,逐步查明这个诈骗团伙的组织架构及人员信息。今年8月6日,专案组赴广东深圳一举捣毁诈骗团伙窝点,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缴获作案使用的电脑20余部、手机50余部、电话卡21张。
据调查,今年4月至5月间,犯罪嫌疑人熊某等人出资注册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陈某、彭某、杨某等人负责管理运营。公司下设多个业务组,每个业务组业务员使用统一下发的手机注册微信号,并主动添加网友微信,根据培训话术拉人入群,再由“荐股师”在网络直播平台吹嘘荐股,其他“股友”作为“撬边模子”辅助,诱骗被害人将资金注入虚假的恒生股指交易平台,实际则进入了犯罪分子的腰包。犯罪分子手动调节制造涨跌假象,先让被害人“盈利”鼓励其继续投资,再制造“亏损”骗走本金。目前,长宁警方已在全国范围内查证被害人50余人,涉案资金800余万元。
虚假“炒外汇”,吞噬投资者资金
今年5月下旬,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接到市民陈阿姨报案:去年9月她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个姓何的“外汇交易专家”,在何某的推荐下,她在网络平台“metatrader 4”上开户并投入15万元资金“炒外汇”。没想到刚过一个月就收到噩耗:15万元全部亏损。
接到陈阿姨的报案,民警起初以为是普通的投资失败案例,但找到何某并仔细询问后,才发现事有蹊跷。原来,何某是通过地铁口散发的小广告找到这家外汇券商公司的,在该公司行政主管陈某推荐下,她注册并投入18万元用于“炒外汇”,但很快全部亏空。何某心有不甘,竟然成为该公司的代理人员,劝说陈阿姨也投资“炒外汇”,想通过代理赚佣金的方式减少损失。
长宁警方初步调查发现不少疑点:被害人的账户资金最终流入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根本没有相关经营证券投资的资质;从公司法人朱某、ceo钱某再到技术、财务总监均为亲属关系,且钱某曾有金融犯罪记录;投资人的资金均被汇入同一个资金池账户,有近1亿元的资金被用于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所有投资者的钱并没有用于外汇投资交易,而是在‘体内循环’。”专案组基本断定这是一个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拟投资的诈骗团伙。今年7月3日,专案组兵分多路将犯罪嫌疑人朱某、钱某等团伙成员6人抓获归案。
经过审讯、梳理,警方理清了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该团伙利用名下公司扮演“虚假券商”身份,并在国外开发的一款名为“metatrader 4”的网络平台上开设账户。通过广告营销等手段宣传招揽投资者,并以公司在境外有正规金融牌照为幌子打消客户疑虑,同时在广告中特意放大投资杠杆,以吸引投资者关注。积累客户资源后,该团伙便利用“metatrader 4”平台将所有投资者的资金全部纳入到虚拟交易池中,然后通过后台数据观察每一位投资者的操作手法,对“懂行”投资者,他们会将其放回真正市场中。而对于“半瓶水”或者“盲操”的投资者,他们则利用赚取高额手续费以及虚假购买的方式,一步步吞噬投资者资金池内的钱款。
长宁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侵财队队长赵屹铭告诉记者,调查中,他们发现该团伙进行后台“捣鬼”时,并非肆无忌惮,而是严格遵守股市的帕累托法则(即二成人盈利,八成人亏损),操作手法极其隐蔽。据警方查明,该团伙从去年9月开始到今年4月,共骗取资金近1亿元。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钱某等6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长宁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何某因隐瞒事实、参与诈骗,也被依法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提醒:金融市场变幻莫测,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储备。对于许多新兴投资项目,市民的认知程度有限,绝不能盲目跟风,一味贪图高回报,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