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正处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重大机遇期,在这条发展快车道上,我们每一个人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勇当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不懈奋斗者。
这里是城桥镇的侯南村,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一路排开,一户人家的窗户上还贴着喜字,俨然就是一个充满着温情的居民点的模样,但墙上醒目的“拆”字和沉重的敲击声,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一个拆迁现场,而这次的拆迁为的则是一条路。
沈亚英老人,今年76岁,1983年由于村域规划,老人全家从原来的老宅搬到了现在的宅邸,2007年他们把原本的平房翻建成了二层楼房,30多年来,和周围的邻里、亲朋“谈山海经、忆苦思甜、串门寒暄”已经成为了老人难以割舍的习惯和情感,如今新楼房刚住满10年又要搬迁,老人心里有太多的牵挂和不舍。
看着宅院里的杂草,想起在这座宅子里的苦乐岁月,老人不禁潸然泪下。
老人的情绪简单、纯粹、真实,所以想要做通老人的工作也不是件易事。但好在老人家里有一个“谈判专家”,也就是老人的女儿——朱建范。在这次拆迁过程中,朱建范不仅要做通母亲的工作,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其他的33户人家的工作,她都得去做。
和沈亚英老人一样,城桥镇涉及的98户人家最初可能都曾有过情绪的波动,但在家乡崇明的重大实事工程面前,没有一户人家拖后腿,在两周时间内全部完成了签约工作。在高效、可喜的结果背后,是各部门“跑断腿、磨破嘴”的细致工作,是拆迁百姓饱含深情的一次让步。
虽然很多拆迁百姓对老房子、老宅基、老邻居都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但为了工程进度能顺利推进,这些天大家都赶着到村里的签约室交钥匙。
从村民喜悦、兴奋的话语里,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这次的拆迁对大家来说也是件双赢的喜事,既为重大实事工程让了路,又为拆迁进城开了道,但如何把这件喜事办好,向拆迁百姓把政策说开、说透、怎么把“冷冰冰”的拆迁,转化成温暖人心的搬家故事,拆迁主管部门也是动足了脑筋。
无弹性、无缝隙的无权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阳光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感情的工作是这次拆迁工作的中心法则。“一视同仁”的拆迁政策、“一五一十”的解释说明、“一点一滴”的全力付出,最终换来的是“一团和气”的拆迁氛围。
随着拆迁百姓的签约、交房,下阶段所涉地块将全面进入房屋拆解等工作,那么这550户拆迁百姓到底让的是哪条路,这条路在崇明的城市运行、未来的生态发展上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城桥镇核心区的淡云路,是崇明生态大道的起点处,包括沈亚英老人全家在内的全区550户的拆迁就是为了这条路。崇明生态大道西起城桥镇的淡云路,东至陈家镇的北陈公路,全长38公里,是崇明大交通“四横七纵”中的重要“一横”。
&
城镇段“6快2慢”的断面布局、公路段“4快2慢”的断面布局、brt专用车道的预留、绿化景观带的科学设置,这条交通大动脉将给岛内外居民、游客带来集畅快、舒适、休闲等多种复合式的出行及观景体验。
城桥新城9号地块,这次城桥镇涉及拆迁的98户居民,三年之后将统一在这里的安家落户,所以分别也是暂时的,三年之后他们又将是一个小区内的街坊、邻里。
三年后沈亚英老人全家可能就要搬进他们的新房;三年后离他们新家不到3公里的崇明生态大道也将建成通车;三年后我们将共同迎来崇明花博年。随着崇明生态大道、北沿公路、建设公路等多条道路的新建、拓宽、延伸,崇明大交通体系将更加便捷、安全、通达、开放。
当前,家乡崇明正处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重大机遇期,在这条发展快车道上,我们每一个人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勇当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不懈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