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从“博物馆镇馆之宝”到“新展最期待画作” 《夜游者》首次亮相亚洲

2018-9-27 18:32:30发布81次查看

图片说明:观众在观看《夜游者》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刘晓晶9月27日报道:2018年9月28日至2019年1月6日,“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展览将在上博展出,展览集中展示了80件美国艺术大师的经典绘画和纸本作品,讲述了在时代洪流中,美国艺术如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响,完成了向当代风格的转变。其中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是首次在亚洲展出。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告诉记者,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南北战争之后”“现代西部”“东方元素”“世界主义”“都市生活”“激进派的探索”“美国景象”“自画像”和“新的探索”9个板块,并特别设置了“聚焦惠斯勒”与“聚焦霍普”两个专题,使观众既能以宽阔的视野博览美国艺术的成就,又能以聚焦的目光洞彻美国艺术的特性。
美国历史上颇为动荡的80年艺术反映生活
图片说明:玛丽·卡萨特《夏日》
1865-1945年,是美国历史上颇为动荡的时期。这80年间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也在这期间,美国经历了19世纪60年代的内战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国家扩张、技术创新彻底转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方式,从艺术家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窥见美国社会的观念。
图片说明:多丽丝·李《感恩节》
如1935年多丽丝·李在芝加哥第一次展出这幅《感恩节》轰动全国,这幅妇女为准备感恩节家庭聚餐而忙碌的场景已成为一个代表美国传统的符号。四个女人在厨房里忙碌着,查看烤箱里的火鸡,擀平做馅饼的面团,搬动蔬菜,并准备上菜的盘子。第五个女人大概是一位从城市来访的亲戚,当她脱下那顶优雅的帽子时,仍穿着毛皮镶边的外套。这些形象略显僵硬,面部特征模糊、夸张,有点像卡通人物。这类特征常常使她的艺术被贴上“原始”的标签。
世界经典名作亮相《夜游者》亚洲首展
图片说明:乔治亚·欧姬芙《牛头骨与白玫瑰》
据悉在此次展览中,爱德华·霍普《夜游者》、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顿的水面)、阿瑟·德夫《出航的船》、乔治亚·欧姬芙《牛头骨与白玫瑰》、玛丽·卡萨特《夏日》、阿奇博尔德·莫特利《自画像》等经典名作也将出现在展览现场。
图片说明:霍普的《夜游者》
其中,特别设置了“聚焦惠斯勒”与“聚焦霍普”两个专题。霍普的《夜游者》是20世纪认知度最高、最受人们欢迎喜爱的画作之一。画中描绘了一个通宵的餐馆,坐着三位各怀心事的顾客。一个男人形影相吊,背对着观众。他右边的柜台上有一只空酒杯,暗示这个座位是刚刚空出的。在柜台的另一边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没有互相对视,但他们的手几乎触碰到了对方。画中第四个人物是餐厅侍者,他的嘴微张,似乎正在发问。霍普笔下的人物永远相隔而坐,表现出一种纯粹的美国式孤独,孑然与深沉。
展览期间上博推多场教育讲座
本次展览是继上博2007年举办的“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展览后,泰拉基金会与其的第二次合作。特展开幕前夕,上海博物馆官方微博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共同发起了“走向现代主义——名作抢鲜看”评选活动,讲述十二件重点展品的背后故事,从中征集观众最感兴趣的一件展品。最终,爱德华·霍普《夜游者》不负众望,以41.6%的得票率当选观众最期待的珍品,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到“上博新展最期待的画作”,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滋生出的共情,正是源于艺术这一无声而至美至妙的语言,这也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在文博艺术领域打破隔阂、加强交流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展览期间,上海博物馆将推出多场公众教育讲座。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美国艺术策展人莎拉·凯利·奥勒(sarahkellyoehler)在讲座“走向现代:1865-1945年间美国艺术的发展”中,将带领观众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情况;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策展人彼得·约翰·布朗利(peterjohnbrownlee)在讲座“从过去到未来:1865年到1945年美国艺术与文化的现代化”中,将关注温斯洛·霍默等艺术家,并讨论美国独立战争、西部扩张的文化影响、城市空间的现代化等。以上教育活动将通过上海博物馆官方微博(@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sh-museum)、网站(www.shanghaimuseum.net)提前发布,并接受预约报名。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