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以百姓心为心” 叶自成解读《老子》智慧及现代意义

2018-9-26 23:38:09发布89次查看

东方网9月26日消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近日,在学习读书会上,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叶自成开讲“《老子》智慧及现代意义”专题讲座。
三种版本的《老子》都适合阅读
对于有没有《老子》这本书,以前有过争论。叶自成介绍,1972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1992年出土的湖北荆门郭店竹简本,都证明了该书的存在。他认为,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不一样,也就是中国的文化有出土的文物证明,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除了以上两种,《老子》还有王弼版。叶自成建议:“对于我们在座各位读者来讲,没有必要深究哪一个版本,你只要去读就好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大家读王弼版,整理的比较完整,也比较好读。”
2500年之叹:老子政治哲学竟无全解
“庄子列子得其体,黄老得其治术,末流韩申得其用,道教用以养生,都未能得《老子》之全。”《老子》全书81章,共5000余字,全部是由老子本人所写,而非后人辑录而来。因而老子的思想精华得以保存和供后人研究。但是由于文字难、版本难、参照难、区分派别难、内容难等多方面的原因,老子思想才被误解、偏解。
叶自成认为,对老子思想的评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没有看到老子整个思想体系是以政治哲学为中心;不能区分老子政道、德道、治道、术道、器道这五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如把道与术混为一谈,对老子政道中的“民四自”“损补抑举”“以法治国”等价值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地区分老子思想与庄子学派、黄老学派的关系等等。
老子第一个提出“以百姓心为心”
叶自成在讲座中谈到,中国的道、儒、法三大派其实都是讲政治的,《老子》是一部系统性的政治哲学著作。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思想家,并且形成了“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哲学体系。老子的政治哲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哲学体系,从政道、德道、治道、术道、器道五个方面提出了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老子看来,实现百姓心,就是政治的本质;实现百姓心的政治,就是人类最好的政治。老子的“以民为本”“以百姓心为心”,最后要落实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就成为一种可操作、可实现、可落地的政治哲学。虽然后来中国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并没有完全按照老子的政治思想来治理国家、社会,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道治,但是哪怕是以老子“民四自”(“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思想的皮毛来治理社会,也有好的效果。比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时期的经济繁荣,都因为执政者采纳了老子“无为而治”“民四自”思想策略。
《老子》中的人本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子的政治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意识,也对整个人类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美国前总统里根引用过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给予了《老子》很高的评价。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在叶自成看来,现在种种的乱象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把握好老子这三句话,“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更多老子的粉丝,学习老子,体验老子,把老子的思想推向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