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广大女性朋友心心念念的九价hpv疫苗终于开打,并在各地陆续开始预约。紧俏到什么程度了呢?有的地区打这一针还需要摇号才能中,中签率仅有21%。
在上海地区,9月4日,上海药品集团采购服务网就向社会公示了上海第二类疫苗集团采购项目(增补)中标公告,其中采购目录中包含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即九价hpv疫苗。中标结果显示,此次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供应价为1303.5元/支。比起去香港打,显然极具价格优势。
然而,内地的九价疫苗不仅预约火爆,一针难求,并且对于年龄的限制也很死——27周岁生日前必须能打完最后一针,因此不少女性都没能赶上最后一波。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没有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应该如何预防高发的宫颈癌?而对于那些成功预约上疫苗的幸运儿,是否又真的从此高枕无忧了呢?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宫颈科主任吴丹博士在“拒绝hpv,远离宫颈癌——‘百合花’宣讲义诊活动”中对此作出了权威解答。
数据统计,宫颈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第二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中国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二,发病人数占全球28%。中国每年约有10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五分之一,每年约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并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据吴丹回忆,她曾接诊一个29岁的年轻女孩,因为经期太长且伴有小腹疼痛来到医院就诊,却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已经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女孩19岁时曾有过一次流产史,之后十年间即使每年体检,但却未曾做过正规妇科检查,最终导致遗憾发生。
“由于宫颈癌早期和癌前病变阶段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容易被绝大多数女性忽略,正规的妇科体检可以发现高危人群以及癌前病变,通过早防早治,让更多女性远离宫颈癌。”吴丹表示,“只要有过性生活一年以上,每年都要定期筛查,没有任何不舒服也要定期做妇科体检。”
事实上,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目前全身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且可以通过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等一系列筛查措施早期发现进而达到预防的癌症,也是唯一可望通过疫苗接种实现一级预防的恶性肿瘤。
根据2017年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接种宫颈癌疫苗属于一级防控(治未病),而筛查属于二级防控(治初病),对宫颈癌的诊治属于三级防控(治已病)。不能因为有了第一道防线,就省略了第二道防线。
吴丹强调,hpv疫苗虽然可以预防宫颈癌,但并非涵盖所有高危型病毒,同时,疫苗也存在有效期限(一般认为接种的第八年,抗体逐渐消失),因此,哪怕接种了hpv疫苗,宫颈癌筛查仍有必要。大量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接种hpv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高危型hpv检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对于青春期及生育年龄女性应做到筛查与接种并重,疫苗接种与否均需定期进行筛查;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更强调定期筛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据吴丹介绍,传统的巴氏涂片漏诊率较高,而hpv病毒检测加tct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更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其中,罗氏诊断cobas hpv dna检测是全球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25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癌一线初筛的hpv检测方法。
“远离宫颈癌,注射疫苗确实是一道重要的防线,但hpv dna的定期筛查可以找到那些已经发展成高级别癌前病变的患者,在最佳的时机切断、治愈,真正做到防‘癌’于未然。”吴丹说。
hpv感染≠宫颈癌
hpv主要经性接触传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毒感染,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可在体内潜伏很长时间。年轻的性活跃女性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感染率可达40%以上。
因此,很多人把hpv感染和宫颈癌等同起来,对此,吴丹指出:“尽管hpv是引发宫颈癌的‘元凶’,但广大女性大可不必‘谈hpv色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会进展成宫颈癌。大多数感染者可在半年内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感染。只有10%-15%的人群因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研究发现,在已知的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的hpv病毒有130多种亚型,目前已经确定的有15种高危hpv病毒与宫颈癌有关,其中两种感染率最高且致病风险最高的亚型——hpv 16和hpv 18,被证实可导致约70%的宫颈癌。
另外,吴丹强调:“有些女性查出hpv病毒阳性后会盲目用一些消除病毒的偏方,但hpv病毒的清除80%靠的是阴道局部的免疫力,如果阴道的抵抗力下降,应该去正规医院请医生诊治,而不要盲目进行冲洗,反而破坏了局部免疫力。”
女性应避免过早性生活、固定性伴侣、性生活全程使用安全套;
男性应注意个人性卫生,保护伴侣安全;
假如同房有出血的现象,一定要立刻到医院就诊,排除宫颈癌病变的可能性;
宫颈糜烂不是病,是生理现象,与个体的激素水平有关,与宫颈癌与否无关,不需要特别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