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世界游乐升级 沉浸式展演让“非遗”深入人心
2018-9-26 16:52:57发布186次查看
图片说明:《遇见1978 年》沉浸式城市记忆展演秀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9月26日报道:你知道吗?上海大世界游乐升级了!在国庆长假期间,你不仅可以在《遇见1978》展演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还可以深刻了解大世界的百年历史。而那些一直在大世界舞台上演的魔术、杂技、歌舞等表演,甚至会以“巡游”的形式和你“不期而遇”。听起来很诱人是吗?为了让大家多些了解,记者今天去一探究竟。
《遇见1978》让你沉浸在城市记忆中
在4楼,一场《遇见1978》大型沉浸式城市记忆展演秀即将开始。
“栀子花、白兰花”,在悠扬的叫卖声中,缓步走进“吉祥里”。在这里,老虎灶、传呼电话、修鞋摊、烟杂店一应俱全,走进一户人家,36条腿、国民床单、断面被子、9吋的电视机……一切都让人恍然回到1978年。
《遇见1978》是大世界携手上海文创产业联盟,倾情打造的大型沉浸式城市记忆展演秀。集众多海派收藏家之力,以近千件镌刻了时代印记的“老物件”,重现改革初期上海人家的弄堂街巷、家庭生活、儿童时光。
“目前你们看到的《遇见1978》是1.0版本,以展为主,接下来,还将进行升级,未来的2.0版本将是一种沉浸式的展演秀。”据大世界总经理陈轩介绍,在2.0版本的展演过程中,将结合曲艺形式朗朗上口的“竹枝词”,描述各个情境中景与物的同时将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唱词押韵易懂,代入感强,让参观者在看景观剧观剧中遇见当年的自己。
图片说明:是否勾起了你的儿时记忆?
“百年大世界”重现百年风云变幻
在三楼,一场《百年大世界——图片实物征集陈列展》也即将开展。黄楚九和黄金荣用过的老物件、民国时的柳条箱、当年在大世界用的棋桌,都能在这里看到。而展览中丰富的图片、详尽的史料,则向观众详细介绍了上海大世界所走过的百年历程,它所经历的风雨和变化:从黄楚九的初创到30年代后黄金荣豪夺;从解放初期的人民游乐场到“文革”后期的上海市青年宫;从1987年恢复“大世界”到20世纪初叶“大世界”停业改造……百年大世界开中国近代文化娱乐之先河,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折射出上海百年城市及市民文化生活的沿革变迁。
图片说明:《百年大世界——图片实物征集陈列展》
“为了能让更多人的人更好地了解大世界,我们还将于10月1日正式启动‘我与大世界’故事实物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与大世界有关的故事、实物和图片等,力图重现老上海的人文风土,把百年大世界的发展轨迹完整呈现。”陈轩告诉记者。
图片说明:上海大世界当年的“百戏杂陈”
大世界艺术团:期待和你“偶遇”
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大世界艺术团也将全新亮相,演出内容将全新升级,每天演出节目会大量增加,天天密排,轮番上演。
“当年大世界曾'百戏杂陈',在不同的场馆里,有不同的曲艺形式在表演。升级后的大世界演艺板块,希望能够让观众时时有好戏看,常常收获惊喜。”
据陈轩介绍,升级以后,在一楼大舞台、二楼戏曲茶馆和四楼非遗剧场三处核心演出场地,演出将更加密集,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除此之外,还将会有“巡游表演”贯穿整个大世界场馆,届时,杂技表演、旗袍秀、近景魔术、川剧变脸,以及职业表演,比如擦皮鞋、卖报童等,都会将和观众“不期而遇”。
“东方之韵·梨园武荟——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大赛,也将于10月在大世界大舞台拉开帷幕。据了解,武艺大赛荟萃长三角四地代表选手,以彩唱竞技,运用片段或折子戏方式呈现,又或是单独呈现特别突出的基本功、把子功、毯子功、扇子功等绝活绝技,届时将给观众带来一场观赏性和参与性兼备的展示演出。
图片说明:海派旗袍秀
擦亮文化品牌,改变只是开始
除此之外,在二楼非遗美食区,大世界将携手上海广播电视台星尚频道,精心推出“上海大世界星尚人气美食节”,为游客寻找心目中的上海味道。而在四楼,11月开始,还将有《雷雨》、《日出》等话剧片段在这里上演,海派旗袍、海派家居,加上精彩的表演,将会让游客感受到海派文化的非凡魅力。
“大世界是上海的一块文化品牌,我们希望能通过一些创新的尝试,让这块文化品牌更加明亮。”陈轩表示,上海大世界的改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借助场景设置、多媒体技术等,让大世界成为沉浸式体验、场景式消费、娱乐化传承、文创化交易的城市记忆、非遗体验综合体。“大世界作为非遗活态传承平台的公益性目标不会改变,但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市场化的运作,让非遗真正地活起来,深入到民众心中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