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增设电梯的需求,上海将考虑适当调整放宽启动门槛,搭建协商平台、简化审批流程、落实维修养护管理……其实,长宁的加装电梯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甚至《人民日报》还详尽刊发了长宁区对于加装电梯的新探索,一起来看看具体说了啥?
这里的老小区这样装电梯
老房装电梯,过程不容易。为打通堵点,上海市长宁区进行了探索:居委会牵头成立加装电梯自治联盟,便利居民自主协商;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出面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政府部门提前征询意向、压缩办理环节,并制作文字材料模板,让申请者只需“完形填空”就能一次通过。社区居民、基层组织、政府部门群策群力,有效改变了老房加装电梯“需求大、推进难”的局面。
引入机构
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专业组织出面
随着更多楼道提出加装申请,自治联盟觉得力不从心了。居委会也在反思自己的角色:虽然加装电梯是多数居民的意愿,但持反对意见的居民,其权益也需要保护。居委会出面协调,会不会有失中立?
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成立第三方社会组织。去年9月,依托区属物业公司,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具备专业咨询资质,在意见征询、立项审批等环节提供服务,并对小区居民协商谈判的一般流程、公约制定等进行指引,形成、巩固自主协商的规则与制度。
“这叫‘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黄国勇说,“由我们出面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不仅有助于资源整合和技术把关,第三方的客观评估也有利于促成合理的利益调处方案,降低了居民间的协商成本。”
今年以来,该中心为长宁区6个街道举办了8场巡讲会,接到了10多部电梯的委托申请,甚至还有外区慕名前来取经。
“居民自治,政府并非只能当看客,而是应该当推手。”周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文华说,加装电梯这柄“破冰锤”,打破了邻里之间的隔阂,让居民在参与美丽社区建设时能够更加主动,也让社区的自治能级更为强大。
自2014年受理首台加装电梯申请以来,长宁区已经立项批复57台加装电梯项目,其中14台完工。今年,通过快速立项的电梯加装申请就达到26台,提速明显。“快速立项机制,让居民对于加装电梯有了更多的信心。”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科长王家骏说。
加装电梯正在施工中
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上海下一步打算这么做!
近来,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增设电梯的需求,市政府新闻办、市住建委、市房管局联合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透露,将考虑适当调整放宽启动门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呢?
搭建协商平台,推动居民意愿形成共识
搭建社区协商平台,充分发挥街道基层组织协调协商和党建引领作用,平衡好加装电梯各方的利益,使不同意见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形成协商统一的最大公约数,从而推动全市面上加装电梯工作深入开展。
考虑适当调整放宽启动门槛,将加装电梯幢的居民意愿征询通过比例由90%放宽到三分之二,但保留无居民明确反对意见条款,对有明确反对的居民意见在社区协商平台中协商解决。
推进一门受理,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
继续优化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审批流程、简化报送材料、固化审批时限;落实加装电梯“一门式受理”、“一网通办”和“只跑一次”等事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
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
推进供电、供水、排水(排污)、通信等部门在手续办理和收费标准等方面支持加装电梯项目。
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加装工作
在居民达成意愿共识、完成资金筹措及相关协议签订的基础上,委托旧住房综合改造实施单位,一并实施既有多层住宅的加装电梯工程。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技术服务作用,培育加装电梯代建单位参与项目实施。
落实维修养护管理,确保长效运营
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在加装电梯前期配合业主和相关部门做好加装电梯的资料提供、方案制定等。明确电梯交付使用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按规定和委托合同落实电梯维护保养和使用安全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