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下午,二师附小全体教师来到了同济大学参观了校史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创新基地以及博物馆。
首先,我们来到了同济大学的校史馆。同济大学一百年的历史就是“同舟共济”的历史。学校校名“同济”取自成语“同舟共济”。在章教授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同济大学最早发端于德文医学堂。一百年来,同济大学多次辗转迁徙,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六个省的四十多个地方办过学。在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取回了这些地方的泥土,这些泥土记录了同济大学的足迹。螺旋向上攀升的造型,显示从小到大,战胜重重困难,拼搏前进,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同济大学的校史也是一部爱国史。
离开校史馆,我们又走进3d打印工作室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创新基地。在3d打印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台价值三百多万的3d打印机,讲解员介绍到这台打印机通过激光烧结可以制造出具有很高精度的物品,并且可以一次成型。
接着,我们来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创新基地,两排放满学生课程作品的长桌同样博人眼球,展示的木制建筑透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木棍,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建筑里的木梯等细节,这些作品以木雕、编织、石雕、纸雕等各种形式呈现,或色彩明亮,或黑白相间,颇有百家争鸣之感。老师们也对各种富有创意与美感的艺术作品赞叹不已。
最后,我们一同走进了同济大学的博物馆。在这里,向我们呈现了古代机械复原模型以及佛光寺东大殿、独乐寺观音阁等别具一格的建筑模型。除此之外,“唐文化之旅”书画艺术展也令人记忆犹新,这一幅幅画卷带领我们从艺术的角度走进敦煌壁画艺术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艺术世界,领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人文荟萃灿若星河,文化遗存浩如烟海,留给我们无尽的传承空间。从校史馆到3d打印室再到博物馆各类展品参观,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同济大学的历史积淀、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应用,也透过精湛的展品感受到所有同济人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