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徐家汇源景区其实有很多我们平时路过却不被发现的景点,它东起宛平南路、天平路、华山路,南临中山南二路,西至凯旋路,北达淮海西路,景区内有远东第一大教堂徐家汇天主堂、140年的徐家汇观象台、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徐汇圣衣院、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徐汇公学等历史建筑。今天先跟随小编来逛逛徐汇圣衣院吧。
圣衣会又称加尔默罗会,1248年由教皇英诺森批准成立,1652年,经西班牙圣女德肋撒加以整顿,会规森严,厉行苦修,与世隔绝。
同治八年,首批修女自法国来到上海,暂住徐家汇王家堂。同治十三年,建会院于土山湾三角地(现上海电影制片厂大门内)。民国26年有修女18人。1950年,有修女14人,其中外籍修女6人,院长革克郎(外籍)。新会院主体建筑是修女宿舍,南北向的礼拜堂(圣堂)位于宿舍西侧,与宿舍间有走廊连接,走廊北侧为罗马式落地窗。
1953年,中国与梵蒂冈断交,圣衣会成为“宗教局”办公楼。2010年,上影集团用光启广场二十几亩地和天主教会换来现在的“595号”里围绕“修女楼”(当年修女宿舍)的三十几亩土地。
圣衣会旧照
此照片左上角的建筑应该就是下图中至今尚在的建筑了。不管怎么说,在繁华的徐家汇,历经近一个半世纪后,今天还可以拿出实物照片与老图片比对,实属不易。
圣衣院尚存建筑,屋顶还开着一排天窗,是典型的十九世纪法国农舍风格建筑。位于漕溪北路原上海电影制片厂,现上海电影博物馆广场的北侧。 圣衣院的西门
圣衣院旧址是一幢假四层砖木结构建筑,正门朝南,楼内过道贯通东西,每一层楼都有南北走向的通道。
圣衣院北立面
现在主楼的位置就是原来院内的礼拜堂位置,礼拜堂原建筑“文革”时被拆除。现保留下来的“修女楼”也并非140年前的建筑,而是2009年拆迁后重建的。2009年重修时,为了避免地铁11号线对建筑主体的影响,修女楼位置朝东北方向移动,至现在位置。
这幢楼自1968年后一直是上影厂办公楼,也称“黄楼”。
该建筑原是天主教徒隐世苦修的静谧之地,主体建筑是教徒的住所,走廊两面布置着小房间,也是独立清静的小礼拜室;二层的廊子连接了一个层高较高的大礼拜堂。三层的楼梯间里天窗的光线高高地洒下来,整个楼梯似乎被赋予了神秘的感觉。廊子的部分采用了半圆弧的拱券,连续的节奏隐隐使人感到了西方传统修道院的院廊空间,而从压低的层次通向更加宽敞高大的空间——礼拜堂,也更烘托了神圣空间的存在。与西方传统教堂有引人瞩目的装点修饰不同,这幢建筑却看不到任何装饰的影子,它记录了宗教传播者的草创年代,也似乎透射了苦修者的禁欲主义世界。
花园里的雕塑
上海电影集团在圣衣院建筑地下建造了一个电影院,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圣衣院的这个建筑据说在徐家汇的所有尚存的天主教建筑遗存中历史最为悠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