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交警100小时监控视频锁定嫌疑人
2018-9-26 9:19:13发布89次查看
今年8月31日,浦东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警方在排查线索时,发现一名头戴鸭舌帽的男子神秘“失踪”,经过近三周的不懈努力,最终将“鸭舌帽”抓获归案。
8月31日8:20,康梧路梓康路口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与行人相撞致行人受伤的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在发生事故后快速逃离现场。浦东交警支队六大队民警对现场进行初步勘查走访,得知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是一名头戴鸭舌帽、上身穿蓝色长袖衣服的年约50岁的男子。
浦东交警支队六大队事故组对事故现场再次作了勘查。在调阅现场附近监控视频图像后发现,被撞行人存在“闯红灯”行为,他进入非机动车道后,被电动自行车撞倒在地。当时,“鸭舌帽”停下看了看,又迅速驶离现场。
行人年近八旬,事故造成他左胫腓骨上段骨折,左侧第4至第7根肋骨骨折,头部裂伤缝合十针。
据悉,相较于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排查难度大得多。交警部门决定成立专案组,根据肇事车辆行驶轨迹,集中收集周边康梧路、上南路、年家浜路、沪南公路等路段沿线监控视频图像,希望从中寻找线索。
侦查很快遇到了瓶颈。根据图像显示,“鸭舌帽”在事故发生后沿康梧路由南向北快速行驶,至上南路口右转,沿上南路由东向西行驶至林海路口,左转逆向进入林海路,行驶轨迹清晰可辨。根据其行驶轨迹和路网格局,“鸭舌帽”原本应该进入年家浜路。然而,后续监控中并无踪迹。
会不会进入附近的小路和便道?民警反复排摸,最终排除可能。9月5日,专案组专门印制了协查通报,在辖区广为张贴,希望从中获得新线索。同时,民警对沿林海路左转进入年家浜路的电动自行车滤网式排查、辨别。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一晃而过的图象中有“亮点”:一辆与涉案车辆相似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有将手持物件丢弃的动作。经反复观察,专案组确认这辆电动自行车即为“8.31”交通肇事逃逸车辆,驾驶人丢弃的正是之前穿在身上的蓝色外套,还有那顶鸭舌帽。
9月10日,新协查通报下发、张贴到居委会和各小区广告栏。民警走访了周边居民群众近60人次。属地派出所提供的部分可疑车辆,也逐一排除了涉案嫌疑,侦破工作再次陷入僵局。专案组决定将工作重心重新转到监控视频上。在对实时视频“巡逻”过程中,民警突然发现:嫌疑车辆重新出现在了8月31日案发当日的行驶路径上。
民警立即收集了案发后三个星期内,30余处、时长超过100小时的监控视图像,从中寻找、归纳、总结线索,从图像中捕获到了较为清晰的车牌号码,最终认定沈某涉嫌“8.31”交通肇事逃逸案。
9月18日上午,沈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刚驶出小区大门,便被民警拦下。在接受警方问讯时,沈某对8月31日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实供认不讳。浦东交警支队对沈某处以行政拘留15日,罚款1500元的处罚。事故后续处理及赔偿调解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