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竞竞)在万航渡路660号静安桂花园小区一隅,9只垃圾箱一字排开,地面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有意思的是,垃圾箱都穿上了“衣服”,小区楼组长盛新华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垃圾分类宣传,小区内绝大部分居民已经养成了定时倾倒垃圾的习惯。这样,垃圾箱就没必要一直“开门迎客”了。
自2014年起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活动以来,桂花园垃圾分类参与率几乎达到100%,干湿垃圾一次分类到位,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分。桂花园的垃圾分类为什么推广得这么好呢?不少居民都表示,盛新华阿姨牵头的志愿者团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盛新华退休前,在卫生系统工作多年。2014年开始在桂花园小区担任楼组长。桂花园有157户居民,盛新华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靠积极分子把小区居民发动起来。于是与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居委会商议,成立了小区精神文明共建小组。11位志愿者,年纪最大的80岁,他们组成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大家坚持每天上午6:00—9:00、晚上6:00—9:00,在垃圾分类桶放置点进行巡查,做好垃圾分类的义务指导工作,指导居民将垃圾正确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
刚推行垃圾分类遇到不少阻力,不过,盛新华并不着急,她说,推进垃圾分类是场持久战,贵在坚持。她有个三步走的“百日计划”。
第一个月,盛新华和志愿者们站在垃圾箱远处观察,发现居民垃圾没有分类投放,上前帮他们重新分拣一下。坚持鼓励居民并送上一些垃圾袋,告诉他们如何分类。
第二个月,盛新华和志愿者们,在小区醒目处,贴了一张大型垃圾分类积分榜。每天参与垃圾分类并每天参与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红色五角星;参与垃圾分类但未参与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绿色五角星;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打蓝色五角星;如果家中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及老伙伴、小伙伴积极分子,则打两颗五角星。“这个积分榜一公布,让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有了压力,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增加。”盛新华回忆道。
第三个月,开展垃圾定时投放。由于垃圾投放集中在早晚,中午投放垃圾的人比较少,于是,早晨6:00-9:00、晚上6:00-9:00,开放垃圾箱,中午关闭,并安排志愿者站岗,遇到中午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则劝导他们早晚时间集中投放。到第100天时, (下转3版)
(上接1版)小区正式实施定时点投放垃圾,作业公司早晚清运,大大减少了垃圾在小区停留时间,长期困扰居民的垃圾箱异味问题迎刃而解。
除了带领志愿者团队定点定时值守,盛新华还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推行“小手拉大手”活动,从孩子入手,再让孩子们督促、带动家长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再比如,重点关注家政人员、租赁人员,强化他们垃圾分类的意识……
租客往往白天不在家,回家比较晚。盛新华和志愿者团队带好垃圾袋,晚上一户户敲门,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方法,把小区的规矩讲给他们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针对钟点工流动性大的问题,盛新华了发了通知给房东,请他们把垃圾分类的要求讲给钟点工听。圣诞节时,再把所有钟点工请来,给他们发放了巧克力等圣诞礼物,感谢他们为小区环境卫生做出的贡献。钟点工们深受感动,从此,这些家政人员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了。
如今的桂花园,早已不用志愿者值守。“垃圾分类,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在于坚持。”盛新华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