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李建中9月24日报道:旨在“继往开来探索古今圣学、开拓创新奠基生命文明”的2018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日前举行。来自东西方的近70名著名文史哲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主题,深入探讨在当前世界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发出东方声音。论坛吸引了近3000名国学爱好者参加。
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创始于2016年,每年举办一届,由著名生命学家潘麟先生发起、东方生命研究院主办,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史哲领域学术交流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本届论坛,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外,还有不少来自美国、德国、芬兰、日本、印度的专家学者,东西方国家的文化人展开文明对话,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哲学教授、国际著名哲学家、论坛荣誉顾问成中英认为,中国人重视生命价值的传统,经典里面的表述是很清楚的,如《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象征着宇宙发展。宇宙有一种力量,生命创造的力量,“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整个天地宇宙的基本原理,天地存在,人的存在,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生命的体现。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价值)为中心的。成中英觉得,“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安徽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钱耕森则认为,生命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有一个重要途径,即深入国学领域去寻找。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光表示,国学的复兴有两个重要标志:第一,国学的动力来自广大民众,来自民间;第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回归,道德境界的提升。文化自信的本质在于道德自信,应该把传统道德、人文精神捡回来。
复兴国学是不是多读几本国学经典这么简单?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说,有很多人读了许多书,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关键在于是否做到知行合一?第二轴心时代不会太遥远,我们的文化一定可以再一次引领世界潮流,把中华文化复兴起来,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印度新那烂陀大学原校长dr.ravindra panth认为,要认识生命和生命科学,先认识本性,现在的很多问题是由于远离本性(天性)而造成的。当我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种种方便时,却离我们的本性越来越远。日本福冈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海村惟一说,如果真的有第二轴心时代,那么它的主角就是人,就是在座的每一个人。日本文化根源于中华文明,发展出了不同的文明。
长期致力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东方生命研究院院长、论坛主席潘麟,从生命科学的视角阐释了当前人类种种危机和困境的深层原因,并对“第二轴心时代”的特征作了大胆的预测和猜想。“闻一多先生很可能是我国最早明确意识到‘轴心时代’这一历史现象的学者。在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期’之前,中国学者就已经提出了十分类似的观点。结合诸多国内外思想家、学者的思考,第二轴心时代有如下一些特征:全球意识、跨文化意识、对话意识、生态意识、女性意识、亲证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