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21日报道: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9月17日起至23日举行。今天下午黄浦区网信办联手中国电信和向明初级中学,在五里桥街道举行“网络安全进社区——教你安全玩转智能手机”活动。
吴阿姨今年67岁,几个月前在地铁站被所谓“创业者”拉着扫二维码支持创业,热心肠的张阿姨因为不会使用微信扫码而“错过”。今天下午,她才知道原来这只是比比皆是的“套路”之一。
活动现场
当操着一口流利上海话的讲课老师用一个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出微信使用中可能面临的一个一个“套路”时,包括吴阿姨在内的听课居民发出阵阵感叹。
“集赞送礼通过贩卖个人信息来获利,虽然对个人来说被骗取的金额比较小,但某地一个诈骗团伙用这一手段在5个月内骗取了8000万,共有200万人上当。”讲课老师的这一案例引起来赵阿姨的警惕,她的朋友圈每天都被各类集赞换礼品的消息包围,除此之外,常见的要求二次实名认证、被拉进陌生微信群都是这些老年人日常会遇到的问题。
此外向明初级中学的学生志愿者坚持开展“手把手教爷爷奶奶玩微信”公益项目,他们的身体力行也给年轻人关爱银发上网族,提升中老年人上网幸福感、安全感作出很好的示范。
向明初级中学学生在教老人使用微信
劳睿思是来自向明初级中学初二的学生,她在帮助张阿姨怎么用微信发照片。张阿姨乐呵呵地感慨比自己女儿还贴心。张阿姨告诉记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让你扫二维码送礼品的人,身边不少老人因贪小损失了很多钱,提前防范真的太有必要,培训的意义也在于此。
记者了解到,年初在大调研工作中,黄浦区网信办召集了本区各行业系统的网络文明志愿者代表座谈,就如何让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能够入耳、入脑、入心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讨论发现,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安全防护技能普遍薄弱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两大网民群体。
未成年人因缺乏社会经验,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容易沉迷于不良网络游戏,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中老年人碍于新兴科技设备应用不熟练,无法和青年人一样乐享“互联网大餐”,在信息化、智能化大趋势下,中老年群体上网风险容易被忽视。
除了网络安全进社区,黄浦区网信办策划组织了网络安全进校园,在“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剧展演活动”中,针对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创作编排情景剧《别被“网络大神”忽悠了》,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