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稳安天下”。今年,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崇明将来在农业生产中做到全岛不用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最终不使用农药”的要求,崇明在农业发展上有一项创新举措:结合“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业发展目标,在初步完成“崇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整合的基础上,崇明主动对标最高标准,在全区水稻规模种植基地中遴选约4万亩优质水稻田。其中,1万亩将探索研究“无化学农药”及“无化学肥料”的“两无化”水稻种植模式,推进绿色稻米产业升级。
据悉,在这1万亩崇明“两无化”水稻中,仅有500亩水稻在国庆节前上市供应。这批时鲜、优质的限量版崇明“两无化”国庆米将于9月22日正式上市销售,“崇明米道”微信小程序也将作为崇明“两无化”国庆米唯一官方指定电商销售平台对外进行集中销售及服务崇明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结合崇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在打造崇明“两无化”大米中重点关注了优质种源的培育应用、知名专家团队技术支撑、制定崇明大米特有的评价体系、基地农技结对服务、产地环境动态测试监控、全程智能化监控管理、专业团队实施加工包装、知名电商统一销售等关键环节,确保了崇明“两无化”国庆米始终严格执行“八大统一”生产模式。在打响崇明“两无化”国庆米品牌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整合发展方向。
“两无化”水稻指在水稻生长全过程中坚决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
崇明滨江临海,四面环水,天然屏障阻隔了外界有害物质对岛内的污染,是上海最大的绿色农业发展空间,是具有水洁、天蓝、气清特点的发展高效现代生态农业的净土。近年来,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崇明区正在全力实施“生态+”战略,这些都确保了崇明“两无化”大米生长环境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为确定适合崇明这片纯净自然土壤生长的优质水稻种源,崇明区专门委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对外观、食味及品质等方面历经数代的严格筛选,终于筛选出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特有的水质、土壤等生态优势完美结合的优质种源。此外,崇明区积极对标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优质大米指标,由国内知名权威农业专家出具生产环境及产品品质评价标准的专业论证,最终形成崇明“两无化”大米特有环境和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对种植区域均进行了严格的水质、土壤等环境检测。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崇明采用国际先进的种植及管理方式,科学制定了有机肥施用方案、生物防治措施、病虫草害防治预案,坚持人工拔草、杀虫灯等绿色防治措施,不断提升田间管理水平,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并做好有机肥优选和检测工作。稻米加工环节,崇明选择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聘请专业加工团队,产出的崇明“两无化”大米各项指标均高于国标,全面确保了此次崇明“两无化”国庆米的高品质。
本次崇明“两无化”国庆米中有许多“高科技”元素。比如在指定生产基地中,通过稻田物联网传感器能实时智能追踪水、土、气等水稻生长环境的变化,通过国内知名软件开发企业利用智能感知、云计算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完善农业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及预测。
目前,在崇明“两无化”水稻种植基地都已安装运用了土壤、水质、气象及视频等物联网传感器,知名算法开发企业联合市、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针对上传至云端的农业数据,实施农事行为识别、水稻生长周期识别及水稻病虫害识别检测等算法开发工作,已初步实现对稻田内的农事行为监管、水稻生长的监控及病虫害识别等方面综合的智能管控。后期,稻田管控的相关算法开发工作还将进一步完善,让人工智能更加精准,并应用于农业其他领域。在水稻种植阶段中,这一系列科技措施也进一步强化了崇明“两无化”水稻种植阶段的安全监管,为实现稻米全产业链智能管控和安全追溯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