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嘉定新闻

嘉定:“创城”成功后,如何继续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8-9-21 0:00:00发布133次查看

在嘉定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取得成功后,为了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城区的管理“精度”,推出了一项名为“美丽系列”的工作。楼道、庭院、河道、公园、道路、公厕,是居民每天都会接触的生活场景。“美丽系列”着力于美化这些家门口的生活环境,成为嘉定“后创城”时代的常态化工作。

“洁净美”公厕、庭院“学堂”,家门口的“美丽”羡煞人

对于出租车司机郭目明来说,每天最轻松的时刻就是开到嘉定新城时。如厕难是困扰出租车司机的老大难问题,郭目明说,“咱跑车的最怕找厕所,好不容易找到个公厕,里面可能又脏的不行。嘉定新城的公厕不仅多,且很洁净、很美”。用“洁净美”来形容公厕并不多见,这得益于嘉定区正在开展的一项“美丽公厕”项目。在硬件配置上,嘉定区要求公厕配有盥洗盆、整容镜、皂液器、烘手器等一般配置,还应有“第三卫生间”,设置成人坐便器、低位坐便器、托婴板、无障碍设备、呼叫器等。此外,公厕还设置便民服务箱,免费提供针线、创可贴、一次性短裤等用品。

嘉定新城的公厕(一)

嘉定新城的公厕(二)

裕民菜场公厕

小公厕体现大民生、大文明,它竟然也能引导大家的文明行为。裕民菜场公厕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公厕更加清洁之后,周边的商贩也以自己的行为,纷纷为维护公厕的干净清洁出力。

嘉定区徐行镇曹王村西巷村民组杜希贤老伯家是徐行镇“美丽庭院”创建示范点代表,老杜与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师的女儿,利用自家庭院开设了陶艺文化工作室。走进杜家庭院,植被丰富,格局精巧,瓦缸、砖石,被巧手布置成院落里的花具器皿,里面种上各种水生植物。经常有大人和小孩慕名前来学习制陶、手绘瓷器、轧染棉麻。一方美丽的小院,不仅可供家人围坐一团乘凉赏月,还可以成为社区里的一个小小公共空间和习艺学堂,让居民能“玩”在一起,共同参与、学习这些雅趣满满的活动。

开在自家庭院的陶艺文化工作室(一)

开在自家庭院的陶艺文化工作室(二)

开在自家庭院的陶艺文化工作室(三)

开在自家庭院的陶艺文化工作室(四)

湿垃圾处理不出小区,靓楼道延伸“客厅”范围

做好垃圾分类,也是和“美丽”息息相关的“事业”。嘉定区清水颐园小区,就实现了将湿垃圾在小区内进行末端处理。小区内设有一个60平米的垃圾分类投放站,分拣工作人员只需将分类好的湿垃圾倒入机器中,就可以完成处理。这个生化处理站无需维持高温,也不需要配备昂贵的脱盐装置,只需要定时定量使用微生物菌,就能分解垃圾。由于地处小区偏僻处,加上垃圾在腐烂前就能及时被分解,因此几乎没有异味,小区物业环境卫生专员介绍,湿垃圾经处理后化成水,然后排放到专业的管道中,对人体和环境都没有伤害。

清水颐园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站

清水颐园小区每天的垃圾分解量可以达到800-900公斤,在这个有2000余户居民的小区里,此项工作得以高效推进,得益于在源头就做好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据市绿化市容局专家介绍,在厨余垃圾中,哪怕混有一小片保鲜膜,也会影响垃圾的降解。小区设有100多个分类垃圾桶安放点,四个绿色账户积分点,还会有志愿者指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小区居民切实看到湿垃圾去了哪里,更有助于提升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清水颐园小区内的分类垃圾桶

进行绿色账户积分

在嘉定,垃圾分类还覆盖到了农村区域。嘉定工业区灯塔村和雨化村进行了先行试点,向试点村组每家农户发放棕色(湿垃圾)和黑色(干垃圾)户外带盖垃圾桶各一只。其实干湿垃圾分类中有些值得细思量的“点位”。比如何为湿垃圾?贝壳类食物的贝壳是湿垃圾吗?答案是否定的。

向居民发放的分类垃圾桶

灯塔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房

灯塔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房内部干净整洁

“会呼吸的楼道”

一位年轻小伙子因为楼道的布置,相中了在此租房。这个独具魅力的楼道被称为“会呼吸的楼道”。它位于嘉定区梅园新村30号楼,一进楼道只见窗沿边一盆盆绿植郁郁葱葱,金边吊兰挂在扶梯把手一侧,一株茂盛的牙骨朵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这只是楼角一景,每层楼的公共通道都布置了绿化,看起来明亮又温馨。那位租房的小伙子说,这么好的楼道环境,居民间的氛围也一定很融洽。

居民一起搬来绿植

其实,“会呼吸的楼道”不仅有公共部位的绿植,楼里的居民都在种植水培蔬菜,10多天即可培育出的豌豆苗,成了居民饭桌上的绿色“加餐”。这令人印象深刻的楼道,是嘉定区“美丽楼道”项目的一个缩影。

在嘉定,各式各样的“美丽楼道”还有很多,在用美丽贴纸、家风家训等扮靓楼道的同时,一些居民自治的实际行动也相伴推出。

嘉定区福蕴社区居民参与扮靓楼道

福蕴社区居民组成志愿者,清理楼道堆物,定期上门回收有毒有害物

嘉定区嘉钟花苑小区34号楼内的“红色文化”

以“美丽”工作促环境提升 文明城区滋养美丽心灵

以上这些“美丽……”案例,都是嘉定正在推进的“美丽系列”的一个缩影。美丽系列示范点包括打造“美丽路段(街巷)”“美丽公园(广场、绿地)”“美丽公厕”“美丽河道”“美丽小区(庭院)”“美丽人物”“美丽村落”等七项工作。

为什么要推进“美丽系列”?答曰:这是嘉定后创城时代的常态工作。2017年,嘉定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可以说拿到这块牌子,只是第一步。根本目标是提升城区文明程度,为居民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春分化雨般地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嘉定创城成功之后,面临三个看”,嘉定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第一个是老百姓看创城,是否评比时‘如水洗过’,过后则有所退步?第二个是外省市外区县看创城,这是‘学习者’的视角;第三个是中央和市里看创城,这是‘测评者’的视角。这就像一个立体‘监督网’,督促嘉定区将创城时的良好状态努力保持下去,美丽系列就成为工作的抓手”。嘉定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美丽系列,也能帮助区域‘拉长板、补短板、树样板’,提升城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家门口环境的提升,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美丽”的工作不仅靠意识和决心,更依赖于机制的保障。首先是嘉定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嘉定区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美丽系列文明城区示范点建设”。第二层次是各街镇、委办局的全力推进。各个“美丽系列”各有其牵头委办局,与街镇的属地化管理一起,组成了“经”“纬”交织的推进网。制定测评标准、组织美丽系列示范点测评是具体推进的工作。另一方力量是民主监督的加入。各民主党派区委受委托对创城长效建设开展全方位监督。

为了让“美丽系列”和居民产生更多共情,嘉定区针对每一个美丽项目都推出了一段顺口溜。“路面整洁,绿树成荫;垃圾分类,管理到位;公益广告,精美吸睛;门责自律,美丽风景;人车有礼,文明出行”(美丽路段)、“设施齐全,服务贴心;地面如毯,墙面如镜;节约环保,利民便民;一隅小景,气味清新;七不宣传,随手文明”(美丽公厕)、“楼体窗台,不染杂尘;墙壁扶手,常拭常新;消防安全,人人遵守;人文一角,楼道温馨;美丽家庭,快乐在心”(美丽楼道)……一段段顺口溜,在朗朗上口中帮助政府和居民都督促自己努力达成“美丽目标”。

文明城区的嘉定为什么要提倡美丽?美丽与文明实为一体两面,文明是内化的美丽,美丽是外化的文明。“美丽心灵”是文明的最佳注解。“从为环卫工人定制‘萌语马夹’、到建立‘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再到组织‘我做一天环卫工’换位体验、为环卫工人换装拍摄精美照片,轮番出新的贴心、创意活动,彰显了嘉定的温度”,嘉定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引导全社会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以切实行为呵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营造文明、善意的城区氛围”。

对环卫工人的爱和尊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区的美丽心灵的缩影,这是嘉定“美丽系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环卫工人“萌语马夹”

换装后的环卫工人


嘉定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