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20日报道:登记成立社会组织,需要去政府登记管理部门几次?依照过去的既定程序,答案是“需要跑四次”,前提是“材料齐备、一切顺利”。不过,随着上海市民政局、市社团局今天宣布“市社会组织网上办事平台”全面启用,“跑多次”的现象将被终结。
上海市社会组织网上办事平台
经过为期八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和历时四个月的先行先试,“上海市社会组织网上办事平台”已全面启用。今后,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只需登录平台(http://ywtb.shstj.gov.cn),即可在线办理社会组织的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有效期延续、注销登记等15类事项,且从申办到预审、受理,再到审查、决定,均全流程在线办理。最终,相关人员“只要跑一回”登记大厅。
15个事项可线上办理10月底将进一步扩容
记者了解到,目前可线上申请办理15个事项,包括社会团体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有效期延续、章程核准、注销登记;基金会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有效期延续、章程核准、注销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有效期延续、章程核准、注销登记。下一步,线上办理事项将进一步拓展,预计到10月底,还将包括三类社会组织的遗失补证等服务事项。
上海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网上办理流程
通过“网上办事平台”线上办理的,与原本线下办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市社团局副局长祁克萍表示,从申请人的感受出发,最直观的是减少了跑动次数,从原来的“跑四次”变为了“只跑一次”。而针对以往工作中比较突出的申请人填报材料不规范、错漏较多的情况,祁克萍提到:“申请表格以及填写示范将嵌入网上办事平台,申请人可以学样点一点、勾一勾、填一填、传一传,轻松完成信息填报。避免了目前经常出现的因填错表、漏填表导致的无法受理情况,提高一次递交受理率。”
基金会网上办理已试点4个月通过登记审议15份
近年来,上海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社会组织近1.6万家,日益成为推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如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上海营商环境,以期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的效率和透明度,更加便利社会组织办事?今年一月起,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展开了为期八个月的深入调研,并于今年5月起,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初步完成了“市社会组织网上办事平台”的开发,随即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基金会成立登记网上办理”试行,期间不断革新改进。截至目前,已通过受理登记审议15份,完成成立登记审批1家。
上海社会组织变更登记、有效期延续、章程核准、注销登记网上办理流程
据市民政局、市社团局介绍,此次上海有关社会组织事项办理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优化了业务流程,规范了各类表格和示范文本。自然人申办“成立登记”事项的,其流程分为“前期咨询”“网上预审”“受理审批”三个阶段(10个步骤)。其中,“前期咨询”“网上预审”两个阶段全部在线办理。到了“受理审批”阶段,才需要向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当面递交书面材料,即“只需跑一回”,而在办事的每个阶段,申请人都能通过系统的短信通知或登录系统及时掌握节点状态和下一步安排。
二是精简了申请材料,减去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中重复签章、多次证明、非必须的申请材料,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申请材料的内部印证关系。比如: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交出资证明,而是经系统自动抓取申请书中有关字段的内容后进行后台比对,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拓展了平台功能。在通过“市社会组织网上办事平台”实现网上申请和网上审批的同时,探索推动社会组织决策机构变动等重大事项网上备案,逐步形成“社会组织自主备案、登记管理机关事中事后监管”的日常管理信息动态维护机制,建立起社会组织可记录、可查询、可追溯的“信息库”。
四是推动了互联互通,不仅纳入了全市“一网通办”平台,且对接了市法人库、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社会组织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等的互通共享。
五是融合了线上线下,实现线上线下均可办事。同时,建立了社会组织登记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市、区、街镇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用,为申请前有疑惑的群众进行咨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