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黄浦滨江全面贯通已一年

2018-9-20 10:49:39发布103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去年7月,黄浦滨江8.3公里实现了全面贯通。从原本的一条生产岸线,到如今的亲水岸线,黄浦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对城市、对市民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今,黄浦滨江开放贯通已满一年。一年中,滨江有了哪些新变化?群众对美好滨江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日前,记者从区滨江办了解到,一年里,黄浦主要围绕“提升”工作下功夫,从管理效能提升、硬件配套提升到服务水平提升,黄浦持续立足于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文化内涵和功能,满足群众对美好滨江的需求,让更多市民群众更好地享受黄浦滨江公共空间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景于民,还岸线于民”。
  “1+1+2+x”管理模式形成
  去年,滨江刚开放不久,居住在半淞园地区的市民李女士满心欢喜地动员全家老小前往黄浦滨江散步健身。然而来到滨江沿岸走了一圈,李女士却发现刚建成没多久的健身步道行人、单车、宠物交织在一起“热闹不已”,散步的好兴致也全无了。此外,一些不同群体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规矩”,让大家和谐有序,共享好这片难得的区域?
  为此,黄浦滨江在管理模式上下足功夫。根据市住建委印发的《关于加强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参照外滩风景区管理模式,黄浦区制定了《黄浦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办法(试行)》,坚持管理主体的相对集中、统一,通过专业化队伍构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营一体化模式,打造安全有序的公共空间。
  管理办法明确滨江管理形成“1+1+2+x”的模式,“1”由区滨江办牵头,参照外滩风景区建立管理平台,相关单位实现联动。“1”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一家专业机构实施管理。“2”即公安、城管两支专职执法队伍,公安队伍由外滩治安派出所和南浦治安派出所组成,打破了派出所对应街道的原格局,城管单独成立滨江中队,实现黄浦滨江公共空间全线治安管理和城市管理全覆盖。“x”由街道配合,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加入对黄浦滨江的管理。
  通过多元共治、齐抓共管、联勤联动,共同让滨江管理更和谐、有序。
  争分夺秒滨江建设在升级
  一年里,滨江公共空间的硬件设施不断在改造升级,工作内容涵盖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等各个领域。
  北起东门路,南至复兴东路,岸线长460米的十六铺二期工程于今年年初建成开放。它是十六铺一期功能的延续,为黄浦滨江主要水上旅游游船码头。同步辟通外马路(东门路-复兴东路段),使老外滩亲水平台延伸至复兴东路,与南外滩滨水区相接。地面一层的屋顶平台形成一个绿色的公共花园,平台上突出的建筑造型寓意是“浦江之睛”,这与十六铺一期的“浦江之云”相得益彰。
  同时,南外滩滨水区960米综合改造工程竣工并向社会开放。市民可从外滩亲水平台经十六铺一期、二期,通过改造后的轮渡站二层,一路步行至复兴五库。此外,苗江路公共绿地工程完成贯通及配套开放,“世博黄浦体育园”内部精装已于2017年12月底完成。南外滩滨水区1240米综合改造工程也将于10月底完成工程外立面装饰,11月底工程全面竣工并向公众开放,开放后市民可从外白渡桥沿亲水平台经外滩(1.5公里)、十六铺(1.1公里)、南外滩(2.2公里)一路步行至南浦大桥。
  滨江服务更人性化
  滨江贯通后,为了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黄浦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5处集合式公共服务设施点,并综合设置餐饮、便利商店、公共卫生间、淋浴房等多项配套服务设施。
  此外,还增设了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位于苗江路近望路江边,有三个大型张拉膜,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遮风避雨,可举行各类大型活动,也是老少市民自娱自乐的场地。
  13个亲水平台正在陆续开放中,平台上既有休息用的座椅,还有各种造型的拉膜可遮风挡雨,为市民提供便利。
  为了让滨江的服务更人性化,黄浦借助区域化党建联建,努力打造一条黄浦滨江服务带,在滨江岸线建立了四个党建服务站,从单纯的旅游咨询点到叠加党建群团服务功能后,市民们在滨江沿线享受到的服务也更多样化了。
  各类文体活动也精彩纷呈。“七一”健身跑、“八一”军民跑、上海马拉松……一年里,很多重大赛事和活动都在滨江沿岸举行,市民在这里获得了更多运动休闲的方式;文化活动方面,今年,黄浦在滨江推出“经典慢生活·文化进滨江”专场演出活动,为滨江公共空间注入雅致的文化内涵,为市民精心打造了一个可参观、可学习、可沉浸、可休憩的公共文化空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