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公共图书馆为全民阅读而努力
2018-9-20 10:43:15发布102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近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上海共有21家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其中黄浦区图书馆和黄浦区明复图书馆榜上有名。公共图书馆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引导阅读和推广阅读的责任,而这恰恰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使命。近年来,从构建浸入式读书方式,到制作个性卡读者证,黄浦明复图书馆和黄浦区图书馆不断创新,为推广全民阅读而不懈努力。
拓宽公共阅读空间
明复图书馆是原卢湾区图书馆,由明复楼、会心楼及乐乐楼三栋建筑组成。而明复楼的前身即中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图书馆拥有藏书42万册,年接待读者50多万人次。藏书中尤以出版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古籍资料为特色。
馆长王巍表示:“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既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明复馆发展的迫切需要。”图书馆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受空间限制,难以满足辖区内居民的需求。为此,明复图书馆依托社会机构的空间,采取“走出去办馆”的方式,先与上海震旦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明复分馆,并根据震旦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设立护理和幼教专题阅览室。后又与黄浦区文化馆合作,根据文化馆行业特点打造明复非遗书屋。值得一提的是,明复图书馆还联合大隐书局、大隐精舍等三家门店,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构建了一种读者、图书馆、书店互动交流的新模式,读者可以享受到全城覆盖、就近服务、新鲜直达的图书借阅服务。活动举办以来,超过百位读者享受到选书、取书、借书的便利和实惠。
随着传统阅读受到冲击,明复图书馆于2014年起整合文化资源,委托专业力量,携手出版社、社区白领剧社以及文化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声式、分享式、浸入式的主题读书活动——“今天我们读”。通过活动现场融入表演元素的演读、读者参与原著配音、电影与原著分享、剧本片段展现等将书籍中的故事和人物用“演”的形式立体呈现,把个体阅读变成分享式阅读,通过精心设计的延伸活动,让读者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明复图书馆融读书感悟、朗诵艺术、舞台表演等形式于一体,创新了阅读活动新模式。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有一批老年人似乎被现代生活隔绝,很难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快速便捷。为缩小数字鸿沟,明复图书馆在10年前便开办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计算机基础应用公益培训活动,根据参加老人们的电脑水平分批次培训。考虑到老年人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可能会遇到怕学不好难为情、怕记不住惹讨厌的特点,图书馆采取集中上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让老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到馆,在电子阅览室里操作,有问题随时求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做到随叫随到,保证学习效果。
王巍告诉记者,明复图书馆即将大修:“借修缮契机,我们将对图书馆整体功能和信息化开发作相应调整,挖掘更大的潜力、更大的空间来提升阅读的舒适度,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倡导阅读公益化
福州路长不足1500米,一头连着外滩,一头伸向人民广场。这里终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在横穿福州路的广西路与平望街之间,黄浦区图书馆静静地竖立在这喧嚣的市声中,素淡的楼体,透着几分质朴与含蓄,在炫目的广告和林立的店招中,显得朴实淡雅、卓尔不群。
黄浦区图书馆藏书125.5万册,年均读者到馆人次102.6万人次。2017年,图书馆开展个性卡读者证的制作与使用,该读者证不仅具有普通读者证的借阅功能,更具有公益意义。通过阅读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同步的阅读频次和阅读排名,图书馆在后台选出前十名读者,为他们提供捐赠书籍作为奖励,把读者的阅读活动与公益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广全民阅读。
近年来,黄浦区图书馆在社会调查中发现全民阅读资源存在不平衡状态,因此产生了通过捐书途径来缓解阅读资源不均的想法。两年前,图书馆携手社会力量开展“易起读好书漂流系列行动之带上好书进川藏”活动,为川藏地区5所希望小学3000名孩子捐赠公共阅览图书。这些图书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开阔了视野,点亮一盏盏求知的灯。为了活动能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黄浦区图书馆联合黄浦区教育学院、敬业中学、中山学校等社会力量,将“易起读——带上好书进川藏”活动推向深入,组织1636名学生与川藏地区的学生对接助力。
与此同时,黄浦区图书馆还连续两年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与颂鼎社创、同济大学、德高巴士、达达快递合作举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通过在上海设立的20个固定捐书点、巴士移动捐书库,图书馆收到了来自热心市民捐赠的大量少儿课外读物。活动还别出心裁地联合共享单车,设立七条骑行路线,近百位“骑士”从上海的不同角落出发,一路接受捐书、收获爱心。此外,为了方便爱心人士的捐赠,图书馆开放了微信下单平台,爱心骑士免费上门收书,使读者足不出户,随手公益。活动收到的捐赠图书送往云南地区20所小学,受到当地孩子的欢迎。
建立独立运作新模式
当前,黄浦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1+3+10”模式,即1个区级文化资源配送中心,3个区级公益性文化场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明复图书馆),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明复图书馆和黄浦区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两家图书馆于去年年底筹建图书馆理事会,基本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图书馆自主办事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馆格局。
理事会作为图书馆的议事机构,负责确定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图书馆重大事项议事权和决策权。理事会通过理事会章程和理事会会议行使议事权和决策权,支持管理层工作,不直接参与图书馆管理;馆长是图书馆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图书馆日常工作,馆长及副馆长等组成图书馆的管理层,管理层执行理事会决议,接受理事会监督。通过新的机制,使图书馆形成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现代运行新模式,从而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
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浦区图书馆、明复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建立,是大力推进政府职能改变,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次积极探索,标志着黄浦区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已经展开并开始进入规范化轨道。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