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奉献益起来,文明城区同创建,2017—2018年度虹口区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评选开始啦!
长期坚持,才有品牌的诞生,他们是志愿服务里的“战斗机”
1.海派盛氏六脉国医养生推广
海派盛氏六脉诊疗志愿者工作室是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医疗志愿服务品牌,“75后”领街人胡智海,带领一群“80后”“90后”的医生志愿者们,坚持中医的“治未病”,向市民群众传授科学的养生方式,积极防控慢性病,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至今已有近40万名市民群众受惠。
胡智海主任医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盛氏六脉诊疗的第四代传人,既是名医,也是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他和他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进上海的社区、养老院、机关等处,还去外地的海岛、高原等边远地区向人民群众传授科学的养生方式,定期举办健康公益讲堂,编写中医养生保健书籍免费赠送。不爱抛头露面的他还上了电视广播,在“x诊所”“我们退休了”“扁鹊会”“活到一百岁”等专栏中亮相,吸“粉”无数。
工作室还有海派盛氏六脉诊疗第五代传人等10名志愿者,指导8个社区设立志愿服务小组,开设微信公众号“六脉微课堂”。
2.中共四大纪念馆红色文化进校园
“党史教育校园行”是中共四大纪念馆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党史宣传的特色活动品牌和传统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由专业功底扎实、巡讲经验丰富的讲解员把主题展览、红色故事、专题讲座、影视视频等送进校园,并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推出“菜单式”“分众化”的服务内容,量身定制活动方案。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中,“校园行”重视宣教方式创新,开设精品讲座、进行主题巡讲。同时,更加注重互动、实践和自我养成,策划组织“重走长征路传承中国梦”夏令营活动等,通过模拟演练、定向活动、课题研究,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坚定理想和信念。
“校园行”推出两年来,已先后走进全市近百所大中小学校,覆盖师生近20万人次,通过将红色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学校德育、思政教育融合,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让莘莘学子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助力虹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3.中风预防门诊微信平台
2014年3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朱鑫璞医生积极动员神经科医师、青年护士、社会志愿者工作室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创新性开设了“中风预防门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中风预防、心理咨询、用药咨询、留言答疑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努力为社区居民打造“指尖上的健康服务直通车”。
近几年来,他在繁忙的日常临床工作之余,每日坚持开展新媒体医学公益科普,及脑卒中防治的公众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不容许自己放慢脚步,全身心投入,每日内容更新、为患者答疑,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目前,微信公众号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00多个城市,累计推送科普文章1300余篇,关注人数超过2500人。
他还与《生命时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上海大众卫生报》建立合作联系并开设专栏。他的事迹得到《上海大众卫生报》《组织人事报》专访报道。
4.曲阳路街道东体帮帮队
2010年10月,东体小区的居委主任和前任帮帮队队长、热心志愿者全长发一拍即合,发动居民区志愿者成立了“东体帮帮队”,帮帮队设置了三个组:生活关爱组、心理抚慰组和应急抢救组,有的放矢为老人服务。
东体帮帮队不畏严寒酷暑为孤寡老人等送餐,多年来从不间断。除了送餐,志愿者们还会坐下来与老人拉拉家常。再帮老人修修电器、通通下水道,切实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帮帮队每月开例会,都会邀请社会组织的成员来给他们上课。通过安全、健康、心理专家的培训,成员们都具备了心理抚慰、应急抢救等技能,老人们的买药送药、住院送医等服务也都被帮帮队包揽。
帮帮队现有25个成员,“一对五”帮助125个老人。老人早上晾衣、晚上亮灯等生活动态,他们时刻看在眼里。每到春暖花开、秋高气爽,他们便会推着老人坐着轮椅,外出踏青赏花,老人们会乐上好几天。重阳节、除夕夜,大家会团聚一堂,共同进餐聊天,让老人感到亲人就在身边的温暖。
5.区军干二所夕阳爱心青少年帮教关爱
虹口区军干二所将爱心奉献与军休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夕阳爱心青少年帮教关爱”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活动十余年,向社会累计慈善捐款达60余万元。
曾经驰骋沙场、立下战功,如今,军休干部们在干休所颐养天年,仍心系国家发展、不忘奉献社会。在军干二所的号召下,军休干部和军干所职工通过“夕阳爱心”志愿品牌这一平台,十年如一日帮教助学、赈灾济困、慰孤扶弱。他们长期资助街道贫困学生,直到他们独立;帮教关爱特殊对象(服刑劳教、吸毒及社会回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为江西、安徽、云南等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学生捐款捐物;深入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等开展未成年人革命传统教育、文明宣讲活动……
6.今明清洗“新上海人爱心公益行”
上海今明清洗服务有限公司志愿者义工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2月,目前拥有志愿者30人。
服务队弘扬雷锋精神,帮助社区做实事,关爱社会孤寡老人(养老院老人、社区孤寡老人),积极参与志愿者交通文明岗执勤,为确保市民安全文明出行保驾护航。去到社区,清理过期灭火器,为社区消防安全做贡献。
服务队积极组织开展助老爱老活动,到养老院慰问,与老人聊天互动,帮他们剪指甲、泡脚,开设养身讲座,并为养老院添置医用冰柜等设备,为养老院大楼的玻璃顶棚进行专业清洗。服务队还经常上门为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家政服务,他们的足迹遍布虹口,新港、岳州、飘鹰、通州、大连、垦业等居民区都留下他们活跃的身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服务队还自发为社区困难学生捐款助学。
今年2月起,公司在庆源居委会设立志愿者服务岗,出资建造文明岗岗亭,并安排志愿者每晚进行巡查执勤,为守护小区一方平安起到积极作用。
7.“心予馨”敬老助老爱心团队
在河南北小区工作时,现任四川北路派出所综合室警长的党员黄佳庆深切感受到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和渴望他人给予精神关怀的需求,于2012年自发召集起了一批爱心志愿者开展助老活动,“心予馨”爱心团队就此成立。这些爱心人士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企业负责人、大学教师、医生、公务员、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等,年龄从20多到50多,人数从最早的7人发展到了50余人。
“心予馨”爱心团队服务的主要对象为河南北小区内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空巢老人。自2012年起,“心予馨”爱心团队每逢节假日都会到河南北小区看望独居老人,并送上节日慰问品,使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所有购买慰问品的费用,都采取aa制的形式,每次消费清单都会公布在微信群上接受监督。爱心团队组建至今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共看望困难老人28次,自愿捐款捐物价值人民币9万余元。目前,除探望老人外,团队开始对接一些特殊家庭,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8.鲁迅公园“爱绿护绿”志愿服务品牌
鲁迅公园爱绿护绿志愿者队伍于2003年组建,至今已有成员68人,平均年龄65岁,党员人数占三成,由模范居民区护绿志愿者自发组成。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每天早上,队员们都会如期来到公园的鲁迅墓地和梅园范围,劝阻乱扔烟头纸屑、折花爬树、乱涂乱贴等不文明现象,对公园卫生死角进行清理。
以前,有些人到公园锻炼贪图方就将钉子钉在树上,挂放背包衣物等,对树木造成了很大损害。护绿小队向公园物业建议,增加专门挂包钩,既方便群众,又保护树木。他们还全员发动从树上拔出几公斤钉子。
他们是鲁迅公园一草一木的“绿色卫士”,在公园内开展绿色环保知识宣讲,让更多市民认识到良好的绿色环境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在公园改建重开之际,维护公园文明秩序,还积极参加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志愿活动。清理公园周边街道卫生、清扫落叶、美化公园围墙、关爱儿童健康等。他们不计报酬、不图回报地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获得市民广泛好评。
9.“虹青君说”青年讲师团
“虹青君说”青年讲师团自2016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发挥行业青年专业性优势,深入全区开展系列巡讲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虹青君说”青年讲师团集中了质监、医疗、金融等各行业资源,将一批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奉献意识强的优秀青年吸纳进来。这些成员都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能够将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以轻松易懂、便于理解的方式普及给市民群众,使他们能够真正“听懂”“学会”,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讲师团主动对接高校、园区、楼宇,针对大学生和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开展医疗保健养生、产品质量安全、防范金融诈骗、公益传播、企业管理、白领减压等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展现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大力营造向上向善的志愿服务氛围,提升青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目前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受益对象近2000人次,并多次获市、区两级媒体宣传报道。
10.区女企业家协会“巾帼爱心援助”
虹口区女企业家协会在李慈玲会长的率领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优良传统,热心社会公益,尤其关心虹口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每年定期开展慰问义卖和慈善募捐等公益项目。
每年参与市慈善基金会组织的“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累计捐款数十万元,捐款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区分会关爱妇女儿童专项基金”。
为“牵手青海果洛州爱心援助项目”捐款捐物,曾向青海果洛州玛沁县学校捐建广播站,以帮助西部少年儿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多次与区政协、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区分会、区红十字会等共同举办义卖募捐和公益汇演,通过线上线下筹集善款约55万元。
每年定期赴福利院、敬老院慰问联谊,并送上慰问品。女企业家们与老人们一起拉家常,了解老人们的生活情况,还与老人们欢乐地一起唱起歌、做起游戏。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女企业家代表将各种慰问品送到老人们的床边,表达真切的关爱。
11.“志在v行”青少年书香阅读推广
“志在v行”是区图书馆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秉承“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目标。截至2018年4月底,“志在v行”已有注册志愿者568人,总服务时间达7932小时。
2010年刚刚成立的“志在v行”志愿者队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就已非常活跃,成为图书馆一支重要的服务力量。他们主要负责图书馆书库整理、阅览室管理、读者咨询等志愿服务,并为“彩虹屋的奇妙之旅”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e厘米”信息素养培训活动、“闻音识影”视障人士听影活动、“弈趣社”儿童棋类启蒙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输送服务。
如每月定期开展的“e厘米信息素养培训”——“星期四课堂”与“微信大课堂”专为社区内中老年居民提供电脑和微信等方面的培训。该项目由志愿者担任讲师或活动助教,帮助居民学会电脑、手机等数字媒体的使用,受到各方一致认可。
12.兴旺国际服饰城“红马甲微公益”
“红马甲微公益”是四川北路街道上海七浦路服饰市场党支部以区域化党建为依托,积极打造的以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品牌。
“红马甲微公益”坚持每年开展四次组团式服务进市场活动,服务内容涵盖:工商、税务、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家电维修、青少年教育咨询、配钥匙、眼镜钟表维修、助动车维修等。
与居民区党员连续三年定期慰问街道“阳光之家”,陪学员一起做游戏,为他们编织冬季毛衣。同时,开展帮困结对活动,如:为西藏贫困家庭儿童购买冬季衣服、捐助学习用品等。为地震灾区开展慈善募捐活动,捐款共计9.1万元。
近年来,七浦党支部先后与东泰华、彭泽、南天潼3个居民区进行结对共建,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红马甲微公益”的好口碑,不仅在周边的居民区口耳相传,也为街道其他党建片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做出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13.岳阳医院“五行健骨操进社区”
五行健骨操是岳阳医院老年科以中国传统保健功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相关理论创编而成,旨在改善社区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现状。以岳阳医院老年科临床业务专家、医务青年及医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自2009年以来在虹口多个社区开展预防骨质疏松,“五行健骨操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
志愿者团队先后多次在医院大柏树本部,虹口区图书馆,曲阳、凉城、广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地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与推广五行健骨操”主题健康宣教活动。还深入各社区服务站,积极开展促进骨健康的宣传讲座与义诊咨询活动,免费进行骨密度、骨代谢等检测,并且长期定时在鲁迅公园等地现场教授五行健骨操,指导社区居民适度、适量、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成员们还多次受邀登上“名医话养生”“名医大会诊”“健康大不同”等电视广播栏目,推广五行健骨操及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各级各类媒体对该志愿者团队的事迹及操练方法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