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AI元素注入城市运行管理 未来智慧城市什么样?

2018-9-19 16:17:07发布77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9月19日报道:早晨,感应手环根据已设定的睡眠时间,唤醒了你。出了门,忘了厨房正在煮的粥,无线烟雾、燃气探测器已触发安全警报及时通知。借助动态监控网络,你及时避开了“预测”出的交通拥堵区域,准时人脸识别打卡上班。
图片说明:人脸识别开门设备
中午,城市智能运营中心自动接收到某路段某编号垃圾箱满溢的信息警报,即刻发送指令至该路段保洁人员手机,保洁人员赴现场处置完毕后,线上反馈问题已解决,警报解除。运营中心监控自动人脸识别到某犯罪嫌疑人,发送警报至公安系统平台,并进行位置跟踪。公安相关人员根据定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认情况进行处置。
夜间,地铁开始汇总当日人流、客运、轨道、安全等多方面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平台。医疗、金融、航运等各领域也同时开展数据上传。这些数据经过清洗整合,可作为科研资料、形成全程可视化的数据进行展示、或供给相关业务领域实现数据应用等。
未来,智慧之城是不是会这样运行?
图片说明: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城市智脑展区
9月17日至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徐汇举行。在城市智脑展区,从数据、神经元、应用架构、创新实验室和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五个板块,集合了34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领域的创新企业,为我们勾画了未来智慧之城的初级形态。
在神经元板块的公共场所安全区域,桑田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李先生为东方网记者演示了其公司开发研制的智能门锁设备。安装智能门锁后,只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或者通过微信扫一扫,就打开小区大门、楼道门,甚至自己家门。一方面,避免了钥匙遗失、被复制等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关门数据也可以得到应用,如查阅访客记录、上班打卡等。“有不少参观者对这一项目都很感兴趣,也有不少企业代表、参展商前来咨询业务和交流探讨。还有市民专程来问,如果自己家里安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等等。”李先生说,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市多个小区部署该设备,今年计划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部署300余台人脸识别设备,1000余台微信开门设备。值得一提的是,设备系统也可接入物业、公安等报警系统,使城市精细化管理尽可能下沉到最小单位。
在养老服务展位前,市民徐先生驻足良久,细细询问了智能床垫、长者智能手环、燃气探测器等的相关情况。“人工智能听上去好像离我们普通市民很遥远,好像平时接触不到,但我今天看下来,觉得很多应用都是可推广的,也可以在现实中服务我们,提供便利。”徐先生表示,城市智脑展区内,养老服务、城市公共管理等方面展出的感知设备和监测终端等,一旦在全市层面铺开,将极大程度助力智能养老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对于社会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人工智能将提供一个崭新的解决路径。此外,智能床垫、智能手环的相关信息汇总收集也将为医疗、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数据支撑。“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前两年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很多都已经成为现实,相信未来智慧城市也不遥远。”
图片说明:养老服务展位展示的智能设备
智领未来,未来已来。目前杭州、深圳、苏州、重庆、衢州都已启动“城市大脑”“城市运用管理中心”“城市数据大脑”等建设,以人工智能技术破题城市精细化管理。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从而实现城市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2016年10月杭州发布的全球第一个“城市大脑”计划,目前已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可实现特种车辆,如救护车、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应急车辆的智慧调度等。
目光回到上海。目前,杨浦区控江街道“社区大脑”、静安区临汾街道“社区大脑”、浦东周浦镇城运中心,都已经基本实现街道镇层面的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控江街道共布控8000多个传感器,覆盖25个居委、61个小区、73个重点监测场所,实现20多项应用。众多传感器实时感知社区状态,并第一时间清晰地反映在网格中心,传输至“社区大脑”。通过一幅3d实景地图,“社区大脑”的后台呈现街道2.15平方公里内多个智能传感器传回的场景和数据。一旦发生异常,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当前,普陀区正在积极探索区级层面上的“城市大脑”建设,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城市的运行管理会必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而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些痼疾也将有望得到解决。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